晚唐浮生_晚唐浮生 第95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晚唐浮生 第950节 (第3/3页)

将匆匆而去。

    李存璋继续盯着前方的战场。

    攻势仍然很猛烈,但他知道,这是无法持久的。被财货激发起来的士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即便有军法威慑,也持续不了太长时间。

    但他无所谓了,只要吸引住夏人的注意力,牺牲多少人都是值得的。

    州兵土团嘛,死就死了,能怎样?只要把精兵带回去,幽州还在手里,重建这些地方武力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至于精兵强将带不带得走,那就尽人事听天命了。撤退尤其考验将领的水平,有人全师而还,有人全军覆没,反正他已经尽力了,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安排了,下面就交给老天爷来裁决。

    基本上来看,李存璋还是有些信心的。当然,战场风云变幻,谁都说不好会发生什么事。对于损失,他也有心理准备,一切全看赌这一把的结果了。

    ※※※※※※

    营地内人头攒动,但说话的人却很少。偶有几个出声喧哗,也很快遭到军官呵斥,不得不闭嘴。

    所有人的脸色都十分复杂。新兵一脸兴奋,手脚麻利地收拾着各种东西,包括抢来的财货。老兵则神色凝重,他们舍弃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只带了值钱的细软。

    当然,还有保命的武器。

    沉重的甲胄可以带一些,用大车装上。长枪也置于车上,这些都是非常影响赶路的东西。

    去掉这些,刀剑、弓矢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这是他们在遭遇敌人追杀时,仅有的能够反击的装备——如果他们来不及披甲、取长枪的话。

    营门已经打开,部分军士率先出营。辅兵们赶着大车,装载着粮食、器械、财货等各类物资,一起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他们不敢举火,只能凭借着最近两个月驻扎时摸熟的山川地理,悄悄上路。

    第一批人走后,便是第二批。所有人都很沉默,闷头赶路。

    而这只是第一处营地。

    五万大军,根本不可能只有一座营寨,事实上总共有七八处。这还算少的,有时候甚至能有十余处,完全看当地地形如何。一般人们提到的五万大军营地,其实只是主帅所处的最大一处营寨罢了。

    今夜,大部分营寨都收到了撤军的命令,还有一部分与夏人犬牙交错、相隔较近的营地,则完全没有收到消息。

    很显然,他们被放弃了,一如此刻正在反攻夏军营寨的那部分州兵土团。

    战场,就是如此冰冷残酷。

    大军默默走着,李嗣恩把马儿交给亲兵牵着,最后回望了一眼南边。

    鼓声从未停歇过,杀声响彻夜空,激战仍在继续。

    可怜人啊!他叹了口气。他同情那些人,但也仅此而已。人都是自私的,死道友不死贫道这种事,从古至今就没有停止上演过。

    “唏律律!”马儿突然奋起扬蹄,大声嘶鸣。

    所有人都脸色一变。

    李嗣恩皱起眉头,即便是在黑暗之中,他似乎都能看到将士们脸上紧张的表情。

    辅兵很快安抚好了马匹,大军继续前行。

    李嗣恩下意识握紧了腰间的刀柄,旋又松开。

    就这副紧张的模样,即便逃得了今日。明日夏人一路追杀过来,怎么抵挡?

    远处又想起了马儿的嘶鸣声。

    李嗣恩只是看了一眼,并未多做关注。他知道,那是双方游骑、斥候之类在交手。

    游骑之间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存在着。

    他们厮杀的意义,便在于不让对方靠近己方大营窥探,因此布置是前轻后重,即越靠近本方大营,游骑越多,力量越强,反复驱赶、厮杀对方的探子,遮蔽己方的动静。

    前唐太宗李世民就喜欢带着少数游骑前去查探敌方大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