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晚唐浮生 第957节 (第2/3页)
诸县都会派人。” “遵旨。”李延古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应下了。 刚刚扫平沧景镇,就要大肆征发百姓,消耗民力,李延古还真担心会引发民变。不过圣人的态度很坚决,冬天也确实是清淤疏浚河道的良机,错过这个机会,就得再等一年,圣人显然不愿意等。 没办法,他说了算,听从就是了。相信有这么多大军屯驻着,沧州百姓还不至于那么没有脑子。 浮水是一条流经沧州的河流,东入大海。位于浮水北岸的沧州由此成为了著名的航海港口,连通辽海周边各地。 晋咸康六年,石虎便欲从此地出发,运粮伐燕。 晋义熙十年,河间人褚匡向冯跋进言,从沧州出海,可至辽西临渝,跋许之。 前唐之时,沧州更是供给平卢节度使各军的后勤基地之一。 在那个年代,海船便是从沧州出发,顺浮水而下,直入大海,开往辽西、辽东。 在邵树德眼里,沧景镇的作用可比成德、河东之类大多了。这似乎是他与很多人格格不入的地方,因为他脑海里的海洋思维太重了。 大夏新朝已有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肯定也会有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犹豫过这个北都选址何处。 正常来说,选幽州无疑了,但他也很属意沧州,因为其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 而此时沧州的所辖范围,也与后世不太一样。唐代沧州大致包含后世沧州全境、天津南半部分、滨州一部,夏沿唐制,沧州的管辖范围并未变更。 如果北都不作为主要都城存在的话,那么搞一个沿海港口其实也不错。基于这个标准,沧州其实就很不错了,尤其是是北部就在后世的天津港一带。 不过他现在放弃沧州作为北都的想法了。 都城,还是得选一些历史名城为好。 历史上的五代王朝,后梁是两都,即西都洛阳、东都开封;后唐有三都,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北都太原;后晋有东都开封、西都洛阳;后汉、后周与后晋同——魏州一度被升格为邺都,但都罢废了。 沧州,还差些火候,魏州和邺城都比它有资格当北都。 不过,当不了北都,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商贸港口,沧州却是合格的。未来他也会经常到北都理政,沧州北境可以修一个码头,作为幽州的外港存在,接收来自辽东、新罗、淮海乃至南方的物资,也是不错的。 渤海这个大澡盆子,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 第040章 到幽州过年 建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大雪纷飞,冰寒刺骨。 其实雪已经下好几天了,永济渠也已经全面封冻,河流、原野、村落、城池尽数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下。 华北大地的军事行动受到了极大影响,但战事依旧在持续进行着。 代北战场上,柔州行营在牧草枯萎之后,基本都缩了回去。参、柔、新、毅、妫五州多转为守势,尽量减少消耗,甚至杀掉了一部分牲畜,以坚持到明年开春。 好在对面的李嗣源、李嗣昭也没兴趣太过招惹夏人,在攻破了几个小堡垒后,也没有派兵留守,直接放弃了,撤回了代州。 妫州李存孝已经在杀马充饥了,并且不断向柔州乞求粮草支援。妫州这个地方,荒凉得可以,李存孝未降之前,就靠河东、幽州就近接济。如今降了,全靠柔州行营发一些粮豆、牲畜过去,但也杯水车薪,毕竟柔州自己就穷困得很。夏秋季节还可维持,冬春季节没有牧草的时候,一贯很难捱。 就在前阵子因为幽州战事变化,晋军各路人马撤兵的时候,李存孝就想弃妫州而去,一路向西。不是去柔州、参州、云州之类穷得掉渣的地方,而是到胜州就食。若非梁汉颙严厉斥责,并在下雪前资助了少量粮草的话,李存孝大概率已经放弃这个越打人越少、越打越穷的地方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素来以财大气粗闻名的夏人,一旦牧草枯萎之后,补给能力竟然下降得这么厉害,已经和纯粹的草原部落差不多了。 幽州战场上,邵嗣武统领的万余兵马正在猛攻顺州。 顺州兵少,临时征发了很多乡勇,守城是够了,但在夏军大举来攻的情况下,却不敢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