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晚唐浮生 第110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晚唐浮生 第1105节 (第2/3页)

然一触即溃,败得很惨。

    禁军十卫两万人左右,当场被斩首近五千,俘万人,只剩下几千残兵败将,连湖州都不敢守,一路溃回了上京。

    而他们的失败,也极大打击了湖州守军的士气。守军在刺史散尽家财的鼓舞下,拼命坚守,但也只坚持了半天,随后便被围城的铁林军、天德军、侍卫亲军等部联合攻破。

    符存审没有在此多作停留,当天晚上就派侍卫亲军一部三千人北上,摸黑冒雨前往上京。

    主力则休整一晚,六月十四继续进军,两天后抵达了上京城南。而在这个时候,落雁军也冲破了各种阻截,连拔十余寨,进抵上京城北,十万大军将其团团围住。

    “大諲撰错过了最后的逃跑机会。”铁林军都虞候郑勇说道:“末将刚刚提审了几个俘虏,都言渤海国主龟缩城中,惶惶不可终日。”

    “城内有多少兵?”符存审问道。

    他的目光投注在城西的卫城上面。侍卫亲军比他们早一天抵达,一战攻克此城,斩首三百余级,随后又击退了渤海人的一次进攻,稳稳守住了城西。

    卫城附近是大片的禁苑林地,还有渤海王游乐的行宫,此时都已落入侍卫亲军的控制之中。

    “天门军万人,加上逃回去的禁军四千多,不足一万五千。听闻渤海国主尽收豪强家奴数千,充入军中,又至寺庙搜刮钱财发赏,现在应凑出两万人了。”郑勇回道。

    “两万头猪罢了!”符存审轻蔑地一笑。

    尊重是打出来的。就渤海人那cao行,实在无法让符存审尊重得起来。

    话说渤海这个国家,一直学习唐朝,也不管符不符合自己的国情。

    初唐到高宗是府兵的高光时期,渤海就学习唐朝,大建府兵。

    从武后开始,府兵制逐渐败坏,以至于玄宗时开始实行募兵制。渤海国因为惯性,比唐朝军制改革晚了一些,但这时候也慢慢出现一些募兵了,多设在边疆军镇。

    等到安史之乱后,渤海国看到唐朝中央禁军大显身手,于是也开始建立“天子亲兵”。

    唐文宗时期,渤海国主大彝震被封为渤海王,册封使王宗禹去了渤海,回来后禀报,说渤海“置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一百二十司”。

    你看,连名字都和唐朝禁军一样,这学习的无脑劲头也是绝了,和日本有得一拼,根本不管自己的国情是不是符合。

    忽汗海一战,渤海禁军大部溃灭,下场也和神策军差不多,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速速打制攻城器械,圣人已经动身了,耽搁不得。”符存审命令道。

    “大帅,要不要遣人招降?”郑勇问道。

    “大諲撰肯降?”符存审有些不信。

    “兵临城下了,或有机会。”郑勇说道:“这种少年君主,确实容易慷慨激昂,壮怀激烈,可一旦受挫,也很容易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反正不费什么东西,遣一二死士入城,试探下也无妨。”

    “也好。”符存审同意了。

    其实郑勇说得没错。大諲撰这种人,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从小锦衣玉食,不可一世。又因为年岁不大,经历的事情不多,心志可能尚未成熟,容易走极端。

    未败之前,充满幻想,认为自己能力挽狂澜,做渤海国的英雄,收获无数荣耀,威望大增,成为一代中兴之主,史书留名。

    惨败之后,灰心丧气,所有雄心壮志被击得粉碎,开始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总觉得他们阳奉阴违,要谋害自己。

    这个时候劝降,是有可能成功的。

    而大諲撰的投降,也能有效打击各地官将的士气,削弱他们的抵抗意志。毕竟这会渤海大部分府州还控制在他们自己手里,忠于渤海王室的人还很多。让大諲撰给他们下令投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兵才四个月,真正厮杀不过一个月,这就要灭国了……”符存审真的有点不太敢相信,海东盛国这座看似坚固的房子,只轻轻踹了一脚,竟然有土崩瓦解的趋势。

    ※※※※※※

    邵树德在前往敖东城的路上收到了消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