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晚唐浮生 第11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晚唐浮生 第1133节 (第3/3页)

    二十三日,在休息了两天后,圣驾直接向西,前往三百多里外的迎圣州。

    迎圣州就是原来的契丹圣地木叶山,南楼即在其附近,今领一县,即双辽县。

    全州有近五万人,契丹人占到了一半,剩下的多为奚人、渤海人、汉人、鞑靼人。

    五月最后一天,圣驾抵达了双辽县,在城外扎营。

    说来也怪,前一天还有隐隐吹来的风沙呢,到了邵树德抵达的当日,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迎圣州、双辽县大小官员、蕃部酋豪数百人冒着风雨,道左相迎。

    鼓乐齐鸣之后,也不顾地上泥泞,悉数拜倒在地,高呼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邵树德看着玉带似的河流、如茵的绿草以及鲜艳的花朵,心胸为之一开,大笑道:“拿纸笔来,朕要做诗。”

    赶路赶得腰酸背痛的陈诚惊讶地看了圣人一眼。

    正在喝水的赵光逢差点呛了。

    同样欣赏美景的萧蘧不小心捻断了根胡须。

    秘书郎崔棁沉默许久。

    还是尚宫解氏反应快,当场让人拿来笔墨纸砚。

    月理朵不动声色地磨起了墨,解氏看了她一眼。

    邵树德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沉吟良久之后,开始书写:“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写到这里稍稍歇了歇,看了看众人,写下了最后的点睛之笔:“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第054章 要安定

    诗写完了,邵树德哈哈一笑,道:“有感而发。”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一时间谀词如潮。

    陈诚、萧蘧二人面面相觑,尽皆苦笑。

    圣人浪荡得愈发厉害了,此诗要是传回北平,皇后听了,宫中服玩不知还有几个能完好。

    “迎圣州看着不错。”邵树德说道:“这才安定了年余,便是一副田园牧歌的景象了。若再给几年时间,更是难以想象。这好日子啊,还在后头呢。”

    双辽县的城墙是新筑的,夯土为墙,不算高,也不厚,如果遇到正儿八经的步兵,肯定是守不住的。但在草原之上,其实很不错了。

    城墙没有护城河。紧挨着城墙外围,有几十间土屋。

    屋子以树枝为骨架,和以黄泥,顶上盖着茅草。外墙上开有窗户,但黑洞洞的,连个窗户纸都没有,也不知道晚上夫妻二人办事的时候,会不会被别人偷看。

    但条件就这样,你还别嫌差。

    能定居下来的,可比附近草原上搭帐篷,时不时搬家换草场的牧人富裕,因为他们一般是手工业者。

    铁匠的火炉熊熊燃烧着,时不时传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精赤着上身的匠人奋力挥舞铁锤,打造着一件件兵器或农具。

    打铁间隙,还有木匠刨花的声音传出。

    迎圣州附近多沙埠,偶有一些榆柳林子,被沼泽、沙洲包围着。官府严格限制砍伐这些树木,每年砍伐的木材量都是有数的,因此木价腾贵。

    这个市场规模,养活不了几个大匠。不过确实也没几个,竞争一点都不激烈,故他们的日子还算能过得下去,大富是不可能的,小富并不难。

    邵树德还看到了织户、裁缝、鞋匠等手艺人。

    略一询问,大部分都是从渤海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汉人。

    织户编织亚麻布,裁缝做麻衣、皮裘,鞋匠做的也多是皮靴之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