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晚唐浮生 第1420节  (第2/3页)
,敦欲继位。    整个过程大体平静,除了有少数葛逻禄人叛乱之外。    草原汗王继位,一般而言都会出点幺蛾子,没那么顺利。但八剌沙衮的权力交接就这么顺利完成了,因为有朝廷册封:敦欲已是第二代忠顺碎叶王。    叛乱的部落遭到了无情的打击。    热海突厥、赵王联合出兵五万,连带着八剌沙衮的数万骑,将这些脑生反骨的葛逻禄人屠戮一空,牛羊、丁口尽皆瓜分。    这就是所谓的铁三角的威力了。    三个势力、四大家族,共同影响着这个广阔的区域。    但敦欲也知道,铁三角稳固,需要大夏朝廷的居中调和,不然自己就会打得不可开交。    牧民们争夺草场、水源,不会有矛盾吗?    吸引商人过境,不会有竞争吗?    共同对敌之时,也会产生矛盾。    总之,当邻居当久了,就不可能和和气气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调解了。    敦欲对朝廷帮他稳固地位非常感激,曾经在上一代公驼王时期拖延很久的碎叶镇军之事,终于有了结果:他同意在八剌沙衮一带划拨土地,安置镇军。    据悉,碎叶镇军员额定为六千人,今年开始第一批迁徙,两年内完成。    敦欲算了算,碎叶镇军组建完毕后,大夏朝廷在天山内外的镇军数量将达到四万九千人。    其中,高昌镇军六千已组建数年,家属早就安置完毕。    双河镇军本有六千,最近两年,又陆陆续续派发了一批新兵院的人马过去,扩充到了一万,家属大体安置完毕,今年还有最后一批收尾安置。    疏勒镇军一万二千,家属业已安置完毕。    于阗镇军五千,家属业已安置完毕。    姑墨、龟兹镇军各五千,以裁撤的新兵院新兵为主,外加三千广捷军士卒,主要是来自河东的晋兵,战斗素质一流,有他们以老带新,可快速形成战斗力。    此二镇兵马的家属迁移还只开了个头,会在未来三年内陆陆续续完成——一切视当地钱粮是否充足。    敦欲知道,大夏朝廷设置镇军,不仅仅是军队的问题,事实上更是一次移民大迁徙。    有五万兵,就有十几万家属,他们到了哪里,都是一股抱团的势力。    敦欲途经西州之时,听闻当地的镇军士卒互相联姻,李家儿子娶张家女儿,王家女儿又嫁某家子侄,总之抱团得很厉害。只有那些单身汉军士,才娶地方上的土人之女。    这些人繁衍几代,手里还掌握着刀枪,必然成为当地主流,愈发势大不可制。    八剌沙衮那边划拨给碎叶镇军的土地,多是沿河的上好水浇地,即便离河较远,也有粟特人开挖的井渠,只有稍加修缮,即可利用起来。    这六千兵来了,后面还会陆陆续续赶过来两万男女老少。用草原的目光来看,他们就是一个不小的部落,而且还骁勇善战那种。    大夏吏部选调至八剌沙衮的十余位官员,从此有了后盾,有了底气。他们在行事的时候,或许会更加大胆了吧?    敦欲其实很明白大夏朝廷的目的:深入控制八剌沙衮的朝政么。    但他没有选择。    他很清楚,自己能顺利继位靠的是谁。若忤逆朝廷,下场不会比那些叛乱的部落强到哪里去。况且,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妃一直劝说他莫要三心二意,好好尊奉朝廷,可世代富贵。    敦欲仔细想了想,王妃的话也有道理。朝廷连伊丽河谷、拔汗那那种好地方都有心无力、鞭长莫及,分封了出去。八剌沙衮离得更远,条件也没那两地好,朝廷又如何看得上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