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又一年  (第1/2页)
    孩子满百日时,陈玄卿提笔为他起了个小字:“珩之”。    或许是父子相通,之后的抓阄礼上,小珩之一把抓住了龙形玉佩。    由此得了个大名:“陈怀瑾”。    朝堂上下,也是因这场声势浩大的百日宴,才知道这位皇帝嫡子的存在。    对此,陈玄卿只淡淡解释了一句:“皇儿羸弱,觉光大师说需静养百日,故未能及时告知众爱卿。”    反正华清寺那秃驴去云游了,什么锅都可以往他身上推。    众人瞧着皇子白胖可爱,半点看不出羸弱的样子,但既然高僧都这么说了,只能咽下种种疑虑,转而将矛头读准了皇子的生母。    人尽皆知皇帝后宫空虚,早年好像有个侍妾,不过后来也没再有消息了。    这皇子到底是谁生的呢?    若是家室清白的女子,倒也无所谓。    但若是烟花巷柳、不知来历的女子,这孩子如何能入皇家玉牒?    当然陈玄卿并没有征求百官的意思,百日宴之后,就将小珩之的生辰八字报到了宗祠那儿。    有旧臣文官听闻此事,连夜进宫,跪在殿外求皇帝收回成命。    亦或者,将皇子生母身份公之于众。    不论殿外动静多大,里面始终没有点灯。    直至天色蒙亮,有千里驹踏破寂静,驶入宫道,停在了皇帝寝殿门口。    众目睽睽之下,一身黑衣的陈玄卿从马上下来,微微一笑:“众爱卿这么早就来上朝了?”    皇帝夜不归宿,私下出宫,此事可比皇子生母不详严重多了。    谏言和奏章如雪花般纷纷扰扰,恨不得在陈玄卿身上砸出个窟窿。    但陈玄卿“死性不改”,下了朝仍是一匹骏马出宫去。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    陈玄卿母妃忌日那天,一辆马车驶出了皇城。    春寒料峭,孤零零的墓碑前枯草横生,偶有山间寒风拂过。    望着陈玄卿清理野草的背影,覃如俯下身替小儿系好披风,摸着他的头道:“去,找你爹爹。”    陈怀瑾刚学会走路不久,踉跄着上前抓住了陈玄卿的衣角,口齿不清地喊了声:“爹...”    陈玄卿将他抱起,回头看了眼覃如。    “来都来了,让他同祖母请个安吧。”    覃如紧了紧披风,往避风口站了站,给他留足了空间。    看着石碑上的母亲名讳,陈玄卿的记忆恍惚回到了曾经。    幼年来祭拜的那次,指尖触及石碑,感受到的只有一片冰冷。    但这次...    怀里温软的身子是他血脉相连的儿子,身后是他打定主意相伴终生的小女子。    万千思绪汇聚在心头,能说出口的只有寥寥几字:    “母妃,伯言过得很好。”    “再也不是孑然一人了。”    ....    陈怀瑾满五岁时,住回了宫中,每几日才会回去一趟。    陈玄卿亲赴江南,请了位世家大儒教他开蒙读书。    身边没了儿子,覃如的生活rou眼可见地无聊起来。    白日里去秋娘的酒楼里玩,天黑了就在家里侍弄花草,写写画画。    她曾经也想过做点生意,但摊子都支出去了,因为睡过头没几日就关掉了。    关于陈怀瑾身世的流言,朝堂上一直没有消停过。    直至,陈怀瑾八岁那年。    他顶着一张和陈玄卿六七分相似的小包子脸,将三位御史辩得哑口无言。    “惊才绝艳”、“少年天才”等形容逐渐将那些流言压下。    而经过屡次创业失败后,覃如终于也想开了。    年轻时候啃男人和meimei,年老了完全可以啃儿子,自己还努力什么?!    只是,陈玄卿依然得不到名分。    有时父子两回家有些晚了,大门已经挂了锁。    陈怀瑾从怀里掏出钥匙,刚打开锁,扭头看了眼自己父亲,“爹,你还等在这儿干什么?”    “你爹这么大年纪了,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