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林珩 第85节  (第2/2页)
续整整两年,最终长子获胜登上君位。    遭遇内乱荼毒,郑国的国力不比往昔。数代国君碌碌无为,偶尔有国君励精图治,却无一例外寿命不长,使得国力每况愈下。    反观晋国,晋孝公高瞻远瞩,同越结盟抗衡楚国,有了西进的条件。更出了晋烈公这样架海擎天的英主,抵定边境局势。    此消彼长之下,晋国雄踞中原,郑国的辉煌不复存在,反而屡屡被打压,直至近十年才得以喘息,渐有恢复态势。    怎奈天意不在郑。    晋侯昏庸无道,他的儿子却多智近妖。    郑侯以为有机可乘,哪想到自食恶果,一步错步步错,落得进退维谷。现如今,战与不战,和与不和,已非郑侯能够决断。    想到多日来的战报,思及被攻破的城池,郑侯怒火中烧。    愤怒中更有一丝恐惧。    随着失地日增,晋国大军逼近都城,这种恐惧迅速扩大,令他辗转反侧,没有一刻不被忧虑和懊悔笼罩。    寒风卷着碎雪打在门窗上,发出阵阵声响。    风袭入殿内,卷动群臣的衣袖,摇曳暗影,几要熄灭灯光。    静默许久的巫忽然有了动作。    他口中念念有词,枯瘦的手指抓起地上的甲骨,用力向上抛出。    甲骨在半空翻飞,某一刻仿佛停滞。    众人紧张地盯着这一幕,看着甲骨飞向不同方向,其后在同一时间落地,钝响声短暂回荡。    甲骨形状有异,厚薄不同。落地后有的岿然不动,有的持续颤动,还有的翻过一面,现出完全不同的花纹。    待到所有甲骨静止不动,巫倾身靠近,掌心覆上地面,白发垂落,双眼紧盯甲骨,解读上天给予的启示。    包括郑侯在内,所有人屏住呼吸,不敢出声打扰。    大殿内落针可闻,安静得令人心慌。    良久,一个老迈的声音响起,宣示带来恐慌的预兆:“不祥。”    “什么?!”    郑侯难以置信,亦或是不愿相信。    他大步冲上前,旒珠剧烈摇晃,悬在腰间的玉饰金印互相碰撞,声音急促令人心焦。    “怎么会是不祥?!”    巫缓慢坐回原位,抬起苍老的面孔,花白的眉毛压住双眼,一只眼眶干瘪,竟已失去了眼球。    “上天预兆,此战不祥。”    不同于郑侯的惊怒交加,也迥异于氏族的惊悸恐慌,他表现得异常平静。眼底毫无波澜,仿佛一滩死水,根本不像是活在世上。    “怎么会、怎么会……”    郑侯喃喃自语,踉跄后退两步,神思恍惚靠上桌案。    他突然想到什么,目光扫视殿内,没有发现那道熟悉的身影,仓惶地握住佩剑,颤抖着声音道:“名翁,名翁为何不在?”    群臣面面相觑,四下里环顾,都未发现粟名的身影。    阮康等人下意识抚上额头和下巴,之前被粟名击中的伤处尚未痊愈,几人面上仍留有淤青,很是有碍观瞻。    郑侯连问数次,终于有一名中大夫壮着胆子开口:“君上,粟大夫当日离宫,关闭府门至今不出。”    当日?    中大夫不敢说得太明白,郑侯心中却是一清二楚。    “是我糊涂,名翁该怒。”郑侯苦笑一声,马上又振作精神,“我去向名翁请罪。”    危急关头,唯有粟名能救他,能救郑国。    幡然醒悟也好,自欺欺人也罢,郑侯命人准备车辆,决定亲自过府请罪,求教救国之策。    望着郑侯远去的背影,巫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天意不可违。”    他默默收起地上的甲骨,起身走出大殿。    沿途侍人婢女向他行礼,他皆视而不见。反而加快脚步,顶着风雪走出宫门,徒步返回太庙。    彼时,晋国三军倾巢而出,公子珩率军亲征的消息已传遍城内。    “战况不利。”    “失数城,守军皆殁。”    得知晋军正在逼近岭州城,城头已经能看到先锋的旗帜,城民们惶恐不安,纷纷涌向太庙,祈求天地鬼神庇佑郑国。    巫行走在路上,斗篷遮住他的面孔,伛偻的身形瘦弱不堪,和寻常老人没什么两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