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节  (第1/2页)
    “结果——”    许运话说到这儿卖了个关子,果然引得不少人注目,一脸焦急等他继续。    目的达成,许运满意,解了他们疑惑:“结果前两月确实不好,不过也未至倒数,只在中等左右徘徊。”    二堂伯家老大就说:“那三弟也算不错了。”    许运点点头,说确实不错,还有更不错的,两个月之后,时迁他进步飞快,又登上了前三的宝座,且回回如此。    差点没闪瞎那群想看笑话的人的眼睛!    就是书院先生也偏他爱他,常用他做榜样,激励其他学子!    这故事说的,可比时迁那几句感谢要精彩得多,大家听得直呼过瘾,心里跟着起起伏伏的,小子们看时迁眼神亮晶晶的,佩服他有才华。    堂叔堂伯们则是看着时父,羡慕极了!    到他们这岁数,同辈之间攀比,比的不就是谁的儿孙更出息吗?    早前时家落魄回村,时父几个堂兄还教训过他,说什么人什么命,庄户人家就该老老实实守着田地过活。    又说时父有个木匠手艺,能有闲钱,就该多买些田地攒着,这才是他们的根,做什么把银子填读书这个无底坑,连个声都不听响?    几人做兄长的这会儿想到从前教训人的话,脸臊得通红,又叫儿子给满上酒,几人个挨个地亲手端着酒杯站起身来给时父赔罪;    “从前我说的那些话都不对,险些误了你家老三的前途,哥几个今天给你道个歉!”    “我也是,自己不清楚,还教训过你几回,做错了就当认,这杯酒给你赔罪了!”    “还有我!”    说完,头一仰,一饮而尽!    ……    时父眼眶都红了,好几十的人了,差点儿没落下泪来。    当初他一家从镇上回来,受到多少流言蜚语,碍着几个堂兄,村里人不当面说,但是谁不背后笑话时家。    说是培养了三个儿子读书,除了白扔了银子外,有什么用?    不还是回来种地的命?    时家刚回来那会儿多少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包括几个堂兄弟家里也不理解,他心里不委屈不难受吗?    怎么可能呢?    直到现在这个时刻,几个兄弟亲自当着这么些人的面给他赔礼道歉,这个结在时父心里终于过去了!    这一瞬,时父的腰背都挺直了许多,脸上挂着笑容:“没关系,都过去了,再说,我也知道堂兄们是为我好,我不至于这么小气!”    这是实话,乡下宗族讲究团结,时父更多的是因当初村里人笑话,心里存了一口郁气,倒是没有怨怪堂兄弟们的意思。    时父这么一表态,周围的气氛也就轻松了很多。    他们也怕时父记恨,如今时迁中了秀才,往后前途更不可说,他们只想交好!    ***    时迁看见亲爹的变化,心里也松了一大口气。    这就是他如何都要考中秀才的原因了!    这一桩事情说开了,众人连最后一丝隔阂也没了,气氛又重新热络起来。    许运大概真的有说书人的天赋,又将时迁一些学里的表现还有成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许运眼里,时迁天分极佳,人又勤学,简直就是偶像般的存在。    所以,他说话间多是吹捧时迁。    刚好这周围一圈尽是时迁长辈亲戚,听他吹时迁就分外给面子,一时间宾客尽欢!    原本众人对时迁就很佩服,但终归对他了解不多。    如今,有许运这么一个内行人在旁边科普,散了席后,众人对时迁更加推崇。    散了席后,三三两两回去路上还在接着唠。    ***    女人们那边也没闲着,相比较秀才名声好听,她们更注重实际效益,也就是秀才有哪些好处?    早看出婆婆蓄势待发,锦欢很有眼色地往旁边站,给婆婆腾地儿叫她发挥。    时母确实准备好了,她早问过儿子,这会儿已经攒了一肚子的话就等着炫耀了。    她清了清嗓子:“咱们家老三得了秀才功名,可以见到县令不用下跪、还能开私塾做先生,也可以到县里找一些文书之类的工作,不用守在田地过活。”    光这个不足以另女人们羡慕,毕竟县令或者私塾先生感觉离农村生活都挺远,感触不深。    有在外头听了衙差一嘴的也插话说,还能按月免费领粮食呢,而且再去县里念书也不用花钱了,全都免费,包括读书人要费的笔墨纸张。    “我的乖乖,这念书不但不用花钱,官府还免费给粮食呢!!!”    这个时候,时母笑呵呵地补充了一句:“还可免除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