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2章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第2/2页)
单,除了执行既定的合纵战略,尽力促成五国伐秦之局,还顺带肩负着考察各国情况之重任。 为此, 秦墨给了贾诩一整个冬天的时间。 为了能让贾诩游说各国王公贵族,秦墨更是大方地将越国刚刚组建的内库,拿出一半交给了使节团,供他们任意“挥霍”。 既是出使,也是借机宣扬越国实力,顺道刷一波名气。 增加一点存在感。 不要再让山东各国将越国当作小透明。 ………… 送走使节团,秦墨并未返回王城,而是召出紫霄剑,身剑合一,化光而去,看方位,竟是远在北面的赵国旧地。 秦墨是去请将的。 眼下的越国,兵强马壮,粮草充实,经过蜀地之战的磨砺,南越军的训练也都渐渐跟了上来。 越来越像一支正规军。 而且, 相比其余诸侯国的大军,南越军的单兵素质还要更胜一筹。 唯一的缺憾,就是军中少了一位可指挥千军万马的优秀统帅,丞相贾诩到底是谋士,临战指挥略显不足。 这也是为何, 秦墨之前那么渴求白起的原因所在。 越国想要促成五国伐秦,借机杀进汉中地区,势必就要跟秦军刚正面,很有可能遇到当代名将——王翦。 南越军中,谁可与之为对弈? 找不到! 而在已经被灭的赵国,却有两位退隐的战国名将,一位是早就退隐的老将廉颇,一位是前不久刚退隐的名将李牧。 都可与王翦匹敌。 历史上, 王翦虽然扫灭六国,但主要是借势而行,手握数条大龙buff。 跟武安君白起打的那几场大硬仗相比,其实是有些逊色的,就算是李牧,那也是在逆境中不断磨砺出来的当世名将。 ………… 两天之后,楚国。 寿春郊外的涤荡山脚,有一木制小院,院子里种了些青菜,院外开垦了几亩荒地,阡陌纵横。 时值深秋, 万物肃杀,田里长满了野草,有飞鸟掠过。 谁能想到,在这样的所在,竟然住着一位曾经赫赫有名的赵国大将——已经百岁高龄的廉颇。 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 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 长平之战前期,廉颇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 九年后,廉颇率部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 赵悼襄王即位后, 廉颇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后入楚,仍旧不获中原。 郁郁不得志。 最终,选择了在寿春郊外隐居。 秦墨出现在院子里时,约莫是上午十时许,阳光正好,温暖地映满了整座小院,在角落留下道道斑驳的树影。 满头白发的老廉颇身穿粗布麻衣,手中握着一根棍,斜靠在墙脚。 双目微闭,昏昏沉沉。 正晒着太阳。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看上去随时都要入土的老人,会是曾经叱咤沙场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谁?” 许是听到脚步声,老廉颇突然睁开双眼,哪里还有什么浑浊,一下变得锐利无比,握棍的手势悄然变成持剑氏。 锐气逼人。 “越王秦墨,见过廉颇老将军。”秦墨行了一拱手礼。 “越王?”廉颇眉头一皱,“哪里来的乡野小子,竟敢跑来消遣老夫。越国早在一百年前就被灭了,哪里还有什么越王?” “却是老将军孤陋寡闻了。” 秦墨神情笃定,将越国崛起史简单介绍了一遍。 廉颇越听越是吃惊, 怎么也想不到,他才隐居了十几年,外面竟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韩、赵相继被秦所灭,越国又乘势而起,给了秦国狠狠一击。 当真是沧海桑田。 本能的, 廉颇听出,秦墨并未说谎。 “那么,越王来此,又是为何?”廉颇内心微微闪过一丝波动。 秦墨:“原本是想请老将军出山,拜为越国大将军,统领大军进击汉中,除灭秦国。只是,见老将军这幅模样……” 跟大部分武将一样,廉颇走的也是体修之路,奈何资质一般,巅峰之时也才四星战将。 随着年岁增长,修为固化,气血急剧衰退。 秦墨实在不放心,将百万大军交到这样一位老人手中,万一行军途中,突然挂了,那岂不是闹出天大的笑话。 “哪副模样?” 老廉颇一下不乐意了,起身,腰杆仍旧挺的笔直,丢掉手中木棍,目光炯炯有神,身上升起一股让人熟悉的杀伐味道。 如惊涛骇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