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_第1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节 (第3/4页)

结局。皇帝今日答应核查王忠嗣之案,已给了自己天大的颜面。若在石堡城之事上继续与皇帝相抗,即为不知好歹了。何况,皇帝还承诺道,不管伤折多少,将石堡城攻下即为功劳,也许拿下石堡城,会减轻王忠嗣的罪名呢。

    他于是信誓旦旦,决计拿下石堡城。

    李林甫得知吉温奉旨随哥舒翰核查前次战事,心中顿时大震,明白王忠嗣之案许是要有反复。

    吉温问道:“恩相,小可前去核查之时,果然要据实向圣上覆奏吗?”

    李林甫问道:“仅你一人随行吗?”

    “哥舒翰代为传旨,言说他与小可二人共同核查。”

    李林甫此时明白,事情之所以变化,大约是哥舒翰在其中捣的鬼。他在那里沉默不已,吉温亟需讨得此行提示,又开口问询如何行止。

    李林甫冷冷地说道:“如何行止?事情真相如何,就如何向圣上覆奏便了。”

    吉温明白这次案件的真实所指,就惋惜地说道:“此事若真是董延光弄鬼,岂不是便宜了王忠嗣这厮?恩相,小可定想法子弄些手脚,哪儿容许王忠嗣逃过此劫?”

    “哼,那哥舒翰为王忠嗣的心腹将领,王忠嗣平素又会收拢将士之心,他们岂能容你擅动手脚?罢了,你还是据实禀报吧,万一你有了痕迹,我也脱不了嫌疑。王忠嗣能逃过此劫吗?我看未必。即使董延光有罪,王忠嗣也难辞其咎。圣上的言语,为臣子者岂能软磨硬抗?”

    不说吉温领命而去,李林甫第二日见了李隆基,又刻意提到王忠嗣之案。李隆基说道:“看来此案有幽微之处,暂时押后吧,得核实以后再定。”

    李林甫主持此案,闻言自愧说道:“陛下,臣主理此案,许是偏信了董延光的言语,由是失措,请陛下责罚。”

    李隆基瞧了李林甫一眼,心中忆起高力士此前说过的话,暗思自己果真对李林甫过于信任了吗?天下之事皆委其手,是白是黑皆凭其言说。其心中就晃过一丝疑问:看来李林甫为相十余年了,许是在朝中一手遮天,除了高力士能对自己说些真话以外,难闻其他人的异音。他心中这样想,口中犹平淡地说道:“李卿不必自责,你虽主持此案,并非亲自审理,就是有失措之处,亦属正常。我们可以复核予以纠正嘛。”

    “唉,吉温他们审理之时,仅信董延光奏书所言,并未到实地核查。臣定以此失为例,嘱他们今后凡事仔细,务必详审案件实情。”皇帝既然宽怀为要,李林甫也就乐得就坡下驴。

    李隆基抬眼问道:“李卿,杜有邻之案审得如何了?”

    “臣今日正想向陛下详奏此案。陛下,此案已审结,案情已清,若继续向下追索,需禀得陛下圣意。”

    “嗯,此案若何?”

    “柳勣首告杜有邻,一是杜有邻妄称图谶,妄言交构东宫,并指斥陛下;二是杜有邻自恃良娣之父,专爱交结外官,如北海郡太守李邕等人,皆与其交厚。经过审理,旁证甚多,杜有邻等人也供认不讳。”

    “哦,这个柳勣为杜有邻女婿,他们翁婿有何怨仇?竟然对簿公堂!其中是否有幽微之处,譬如柳勣是否受人指使呢?须核查清楚。”

    “禀陛下,他们翁婿此前见面就吵嘴,乃至动手,可见积怨甚深。柳勣既探知杜有邻逆谋,首告后又说出了证人、证据,则杜有邻谋逆实翔实无比。”

    “看来吉温他们审案粗糙,须另有人再加核实。”

    “禀陛下,事情有些不巧,那柳勣在审理过程中,忽患暴病不治,竟然死去。”

    李隆基心中又是一惊,沉默片刻后方缓缓说道:“哦,如此一来,倒是死无对证了。”

    “禀陛下,柳勣虽死,其伏辩还算妥当,杜有邻难逃其罪。”

    李隆基最恨别人行图谶之事,历年诏制之中诫约官员不得交结方术之士,杜有邻却明知故犯,须容不得他。案件审理清楚,就可结案了,李隆基恨恨地说道:“这杜有邻实在可恶,就嘱吉温他们,将其当庭杖杀。李卿,太子得知良娣之父牵入此案,已向朕禀知逐出杜良娣,此案就到此为止。”

    李林甫向来见机转篷最快,这日却难知皇帝真实心思,就行出昏头之举,他穷追不舍地说道:“陛下,杜有邻自诉,他确实与太子密谋多次。太子贵体,吉温他们不敢前去询问。为使此案稳妥,微臣以为,陛下最好向太子问话一番。”

    李隆基听闻此言,心头顿时火起,斥道:“吾儿居深宫,安得与外人通谋?一些人打着太子的旗号,行祸乱之举,许是有的,然妄图攀诬到太子身上,即为虚妄。李卿向来睿智端庄,如何能信这些鬼话?”

    李林甫看到皇帝声色俱厉,方知自己办了昏头之事。看来自己言说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