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_第13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8节 (第4/4页)

落在下乘。自己若处于显眼之位,在朝中又无可倚仗之人,别说遭李林甫之忌,就是其他人在皇帝面前说上一些不利于自己之言,自己的地位也势必堪忧。安禄山由此又想,自己之所以有今日地位,凭的是什么呢?正是自己取得的边功得到皇帝赏识,除此之外,自己确实一无所有。

    严庄接着说道:“安大使,此次章仇兼琼与鲜于仲通得杨国忠之荐,竟然皆入京中得居要位,由此看来,杨国忠得圣眷渐隆,假以时日,其在朝中地位确实不可小觑。杨国忠此前在李右相面前恭顺万分,然鲜于仲通入主京兆府之后办了一件事儿,看似不显眼,却耐人寻味。”

    “什么事儿?”

    “鲜于仲通入职后,办的第一件事儿,即是将罗希奭逐出京兆府。当然,鲜于仲通多言罗希奭有功,恳请朝廷予以升秩,事儿办得可谓冠冕堂皇。然他定是得了杨国忠之语,不肯今后再让李右相的亲随插足京兆府,其意彰显无余。”

    “如此说来,杨国忠与李右相之间已然有隙了?”

    “不错,正是这样。我等二人议论之时,皆认为今后朝中局面定改,那杨国忠当然恃皇帝之宠与贵妃之势,与李右相隐然相抗。”

    高尚与庄严所言,即是劝安禄山不可树大招风,由此招惹事端;且朝廷中已现李林甫与杨国忠相争端倪,安禄山自可静坐范阳,细观此二虎相斗即可。安禄山闻言不语,心间已认可了这二人之言。

    高尚又道:“自从哥舒翰攻破石堡城之后,近来安西、陇右和河西诸镇再无战事。我等以为,战事不仅仅限于东北,譬如范阳与河东的结合之地,也须有战事辄起。”

    高尚与庄严如此建言,即是让安禄山常有战事,这样能得朝廷重视,且胜仗又可获得许多封赏。安禄山言听计从,明白自己现在唯有迭立战功,才能得皇帝赏识,实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不过高尚所言在范阳及河东结合处兴起战事,他一时不明其意,待高尚解说一番,安禄山顿时心领神会。

    非中土之人由于不读经史,难知诸子经籍及历代史事,也就难识前代事迹及人心幽微。譬如安禄山不识文字,他若仅仅凭借自己经历行事,做一名市井混混尚可,做一名大唐将军就勉为其难了,所以他早早便有了二位落第幕僚。这高尚与严庄无能及第入仕,却从书籍中窥知了许多谋略经验,令安禄山受益不少,这也正是安禄山与其他番将的根本区别。

    经过杨国忠的一番筹谋,罗希奭被授为刑部员外郎,秩级顿时升了两级,此次就离开了京兆府。鲜于仲通此时已知杨国忠心意,其任职未及一月,这日晚间即入杨国忠宅中密谈。

    鲜于仲通昔为杨国忠的东家,杨家上下因受其恩,现在对他异常尊敬。鲜于仲通却不敢有丝毫托大,入了杨宅后即低眉顺眼,如厮仆一般。

    杨国忠问道:“那帮人调教得还算好吗?”其所指的那帮人,即是罗希奭在牢狱之中的那一干辖下。鲜于仲通去京兆府之前,杨国忠嘱他将这帮人好生对待,不可走失一个。

    鲜于仲通答道:“请杨大人放心,这帮人并无长处,除了刑狱之事,他们又会干什么?下官既用言语恐吓,又赏给他们一笔财货,他们实为天下最势利之人,肯定不愿走了。”

    “如此最好。鲜于兄还要对他们说清楚了,若有人胆敢再与罗希奭妄语,诸般刑具就让他们尝上一遍。”

    “下官明白。杨大人,下官今日前来,想禀知大人此前交托之事。经过这些日子明察暗访,事儿似乎有了头绪。”

    杨国忠大喜,急声道:“好呀好呀,快说快说。”

    “下官先是派人访查王鉷,此人行事谨细,又无嗜好,难瞧其端倪所在。下官见此状况,一面派人继续盯紧王鉷,另一面派人在其亲属中逐个访查,未及旬日,果然有了收获。户部郎中王焊,杨大人定是谙熟了。”

    王焊系王鉷的同胞弟弟,杨国忠初任户部度支郎中之时,这王焊仗着王鉷之势,未将杨国忠瞧在眼中,动辄吆五喝六,杨国忠只好笑脸忍耐。杨国忠想起这些不堪往事,心中的怒火顿生,恨声说道:“这厮飞扬跋扈,最不识礼,我早就忍了一肚子鸟气。好了,王焊怎样?”

    “这王焊日常为人狂妄,其无才无识,却将自己视为高人。譬如其兄王鉷得圣上宠遇,王焊却瞧着很不舒服,见了其兄不理不睬,还动辄生事。”

    杨国忠笑道:“嘿,天下还有这样的稀罕事儿。奶奶的,他狗仗兄势,还待狗兄不恭。嗯,后来怎样?”杨国忠口出骂言,显是对他们兄弟恼恨之极。

    “王焊行止不端,专爱交结奇人。他最近偏爱与邢縡交往,日日混迹于邢縡宅中。”

    “邢縡又是何人?”

    “邢縡系鸿胪少卿邢畴之子。此人在京中颇有名气,专爱弄枪舞棒,家中养有会武门客数十人,最爱听人呼之为‘邢大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