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8节 (第3/5页)
你下一步就按照你之前所说,参谋总部负责加强梧州防务。不过不要急着增兵,只要准备充足,到需要时反应迅速,梧州仍然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何福光点了点头,正色答道:“我明白了。” 吴绍霆回到督军办公室之后,继续与岑春渲、许雪秋、陈少白等人商讨进步党合作事宜,不过此时他已经有了决心,跟进步党联手的计划应该加快步伐。在会议结束前,他要求三天之内就要拟出与进步党联合声明的草稿,月底之前即要正式公开通电。 当晚,岑春渲与许雪秋二人来到广州总商会招待所。如今总商会的招待所已经成了都督府专属的政务招待所,即便都督府西厅同样有客房,但吴绍霆不会把随便什么人都安排到自己家后院暂住。 见到梁启超之后,众人坐在一起详细谈论了几个钟头。岑春渲将吴绍霆的意思转告给梁启超,国民共进会与进步党的合作方式不必是合并,但为了保证舆论声势的轰动,以进步党现任国务总理熊希龄为首的所有国务大员,必须集体辞职南下,共同发表抵制袁世凯新法的声明,向北洋政府施压。 岑春渲还告诉梁启超,一旦袁世凯对舆论声势仍然置若罔闻,进步党与国民共进会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在广州成立南方临时执政府,通过《临时约法》和国际宪法惯例弹劾袁世凯的法统身份,另外执政府代理国务。 当然,岑春渲的这番话仅仅是为了给梁启超一个心理安慰,促成进步党彻底放弃北方的虚位,毅然全心全意的站在北洋政府的对面。 至于成立南方临时执政府,对于吴绍霆来说是真正的冒险。此举不亚于历史上孙中山在广州号召的非常国会,当时好在有南方五省的督军捧场支持,虽然最后是无疾而终,但起码掀起了一股声势。南方执政府成立,必然在中国形成两个中央政府的对立,这不仅要考虑各省各势力的响应支持,也要顾全各国列强的态度,否则这个执政府的结果与非常国会相差无几,无非几个军阀相聚一起小打小闹,国内国外根本无人承认。 梁启超听罢岑春渲的话,脸色充满向往又有几分担心。进步党如今在北方的局面已经山河日落,尽管袁世凯还没有正式辞退国务总理和几位进步党的内阁部长,但他心里有数,这些都不过是时间问题,要不然袁世凯也不会冠冕堂皇的颁布总统任命内阁部长的法令。唯一难以拿定的事情,还是熊希龄、张謇这些在任之人的想法。 进步党是一个貌合神离的政党,梁启超能代表的分量并不多,熊希龄、张謇这些人与黎元洪相差无几,都是各怀心思的人物。他很明白岑春渲的意思,要想制造真正的声势压力,说服这些人辞职南下是重头之举。 当即,他向岑春渲做出承诺,自己一定会竭尽所能促成这次合作。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09章,再逼 第二天一早,梁启超立刻派了一名随员赶回北京,他自己则留在广州通过电报快讯先一步与北京的进步党众人取得联系,详细阐述这次合作的利害关系,希望党内尽快做出统一的答复,否则错过时机一切都为时已晚。 就在梁启超与广东共进会磋商合作如火如荼之际,孙中山突然从日本发来一封电报到广州军政府,内容为请求吴绍霆“念昔日同志之谊,援袍泽于危难之中”,发兵援助桂林留守府。原来刘谷香和刘震寰在柳州告失之后,已经意识到桂林局势无法挽转,为今之计只能是向外界求援。 与杨希闵联络无果,刘震寰曾提议向广东求援,无非是政治立场问题,如今桂林危在旦夕,一旦手里什么筹码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政治立场?可是刘谷香革命情绪浓重,实在不愿意违背个人原则,最终没有答应刘震寰的建议,而是选择向孙中山求援。 远在日本的孙中山收到急电,无奈手中无兵又无将,隔着重洋更是远水不救近火。迫不得已之下,他只好放下颜面,专程写了一篇电文发到广州,央求吴绍霆出兵援助。 这篇电文洋洋洒洒倚马千言,说的头头是道、言真意切,不过吴绍霆在看完之后,只是发出了一声叹息:“刘谷香啊刘谷香,不是天要亡你,而是你下错了赌注!” 若是刘谷香不是选择向孙中山求助,而是直接发电报到广州,即便吴绍霆不会直接出兵救援,最起码也会给与一定物资装备的援引,甚至还能在广东制造一些声势遥相呼应,让陆荣廷不敢轻易进逼。可惜刘谷香脑筋太死,一腔的革命热血却忽视了实际,发电报到日本求援于孙中山,到头来孙中山还不是来请广东出兵? 多了这一层环节,吴绍霆足以认定刘谷香此人已经不可靠,既然对方一心一意追随孙中山,那他完全没必要卖这个人情。 他把电报搁了下来,吩咐参谋总部不必理会,依然按照之前的计划,在云浮、肇庆等地调集兵力,随时增兵梧州。之所以不急着做出反应,他的目的就是在等待桂林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