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0节 (第2/5页)
第三集团军和北方第二集团军。”吴绍霆简单的描述道。 蔡锷倒是有些意外,没想到吴绍霆不优先装备他的粤军集团军,反而是以国防军和中央第三集团军为主。不过他很快又联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吴绍霆这么做显然是有准备的。 “震之,目前国内对反日情绪不浅,我在日本也看了不少新闻,日本的舆论把你描述的很不友好。另外,崇石也跟我说了一些关于德国人的事,中德关系现在表现的太密切了,欧洲阵营的局势一目了然,日本也在积极准备向旅顺增兵。这可是一场十分危险的对弈,加入国际的战场可不比内战战场,各国列强可都在精打细算。”他语气很认真的说道,表情也显得很冷静,但给人的感觉并非是顾虑重重,反而是一种决心。 “松坡兄,你应该明白帝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区别。诚实的说,四年前大革命刚结束的那会儿,我根本没有考虑的那么多,一心一意只打算打好广东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你我第一次见面时你会痛斥我是祸国殃民的军阀。可是当我一步一步接着走下去时,我才明白当时的中国遍地都是军阀,北洋也是,无非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军阀。我突然醒悟,人人都是军阀,也就只能靠军阀来挽救这个国家,别的军阀没有这样的大义,索性就让我来。成功了,我为中国奠定了统一的基业,失败了,照样还是一个军阀的骂名。”吴绍霆诚恳的说道。 蔡锷一脸沉思,他显然明白吴绍霆说这番话的用意,当年他也知道中国的局势,虽然自己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是错误的,可好在为时不晚。他也很了解吴绍霆的为人,就算这位年轻的领袖与袁世凯一样有野心,但却比袁世凯更有国家、民族的原则性。并非是说袁世凯不爱国,只是这位北洋领袖骨子里有太多无法更改的东西。 “直至今日,南北总算能握手言和,北洋的将军们也能跟我们一起谈笑风生。我试问松坡兄,你觉得我这个军阀已经完成了所有当初的宏愿,该功成身退了吗?”吴绍霆用一种严肃的眼神看着蔡锷,字字清晰的问道。 “国家大局初定,震之你又正直青壮之年,日后还有很多的国事需要你cao持,岂有功成身退之说?再者,我真心的认为如今还没到功成之时,更别说身退了。”蔡锷郑重的说道。 “国家是统一了,可是国家主权仍然未能得到伸张。日本人先是向北洋政府提出所谓的《二十一条》,之后竟然又找到我来进行外交讹诈。松坡兄,我们不应该笑话日本人脑子有毛病,而是应该为我们国家感到悲哀。正是因为我们中国长久积弱,日本才敢把我们当傻子一样看待,拿出这样一份条约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吴绍霆语气越来越强,甚至都有一种难以掩饰的激动。 蔡锷怔了怔,吴绍霆的说法让他大有感触:是啊,日本人为什么胆敢拿出这样不平等的条约来讹诈民国政府?那是因为长久以来在列强眼里中国实在太弱,任由列强宰割的太久,所以他们才敢如此狂妄得寸进尺。 吴绍霆深吸了一口气,加重语气肃然的说道:“做任何事都有风险,就像我当初从广东崛起直至今日在南京完成国家一统一样,每一阶段我都肩负着极大的风险。可是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忧心忡忡的事就让那些政治活动家们去承担好了,我们是军人,该为国家流的血一滴都不嫌多。” 蔡锷郑重的点了点头,赞叹道:“震之,你这番话说的很好,军人就应该效力在为国家为人民的战场上,不能让洋人们说我们只会打内战。” 吴绍霆接着说道:“松坡兄,过几天我会召开国防部的核心会议,到时候我会亲自把国防部目前的战略准备都告诉你。其实我们现在的时间并不多,值得把握的机会也很难再有第二次,所以一定要有效率的走好每一步。” 过了一会儿,吴绍霆又说道:“对了,韵农兄就先不要安排到国防部了,我打算给他一个总统府常务副官的身份,让他去一趟北京。” 蔡锷疑惑的问道:“让韵农去北京?” 吴绍霆点了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我要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去北京组织大本营的工作。再者北京南苑那几个袁世凯的嫡系师也该收拢起来,韵农兄虽然在北京没有什么势力,不过我相信他是有这个统筹能力的。我会让吴子玉从中协助。” 蔡锷说道:“也好,我对韵农兄有信心。” 来到官邸大院门口,蔡锷又问道:“震之,前天我派人送来的一份军中禁烟法案你看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