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_第3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7节 (第6/6页)

税,每年扣出还款利息的金额,上缴到国库的还有两千余万左右。因为地方军阀不敢招惹洋人,从而使得洋人的收款要比地方税政更富裕不少。

    中央政府收入不足,只能盲目的加重税负,依靠税率来增加收入率。而一旦中央政府加重税负,地方政府自然会跟着一起加税,征收的税款多了,同样还是要私扣下大部分,只是比起以往交到中央的税额多了那么点。最终结果就是百姓穷困潦倒,小商户、小农户纷纷破产,国家永远陷入贫穷的困境。

    对此,吴绍霆严厉的做出了批示:“中央政府的权威若还不如洋人,那我们中华民国将彻底沦为洋奴。一年!一年之内规范全国各省的税政系统,地方政府若是还敢恶意截留国税,我立刻发兵灭了他!”说到最后一句话时,他还狠狠的拍了一下演讲席的台案,不少人被这一下吓的不轻。

    在座不少北洋的旧臣暗暗捏了一把汗,他们都很清楚吴绍霆这番话就是冲着北方诸省而言,北中国仍然盘踞着不少军阀,单单一九一四年的税款这些省还在恶意截留。而这句话一出,显然是一记非常严重的警告,今后若还是继续发生截留国税的情况,那可就是在挑战中央政府权威了。

    吴绍霆声色不变,掷地有声的接着说道:“国税和地税,四四六六整理清楚,不仅对国家是好的,对地方也好的,更是对全国人民好。地方政府想要致富,绝不能靠这种偷鸡摸狗的违法之举,他们不好想想,正所谓薄利多销,税种理清楚,减少不必要的课税,人民安居乐业之后理所当然能够创造更多财富。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就是你今天敛到手的财也不可能赔你进棺材!”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70章,亚洲战略

    在强调完毕税政工作,吴绍霆又对教育事业做了一些说明,他要求教育部全面鼓励民间办学,对中国本土的学校可以放宽条约,但对外国人在华办理的教会学校、私人学堂一定要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手续和监管制度。外国人利用办学来宣传本国的思想,对于正值青少年时期的中国学生影响非常之大,因此必然要有所防范,一经发现有散播反动思想的洋办学校,立刻先斩后奏,严肃处理。

    他要求教育部部长朱执信,教育部只负责办学资质和教师的审核,学历一律由学校自己颁发,对优秀的学校可提供资金、设施的援助。鼓励民间办学的目的,是希望借助民间游散资金来扩大教育规模,同时教育部也要积极兴建公立和国立学校,尽可能给更多家庭带来学习的机会。

    “国家未来,教育为本,只有高素质的中国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中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革命时期我们说过,要用我们这一代的牺牲换取下一代的幸福,我现在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要想真正让下一代的幸福,那就一定要从教育开始。我给教育部五年时间,在这五年时间里无论如何要给我落实三年义务教育制度,朱部长,你能不能做到。”吴绍霆气势磅礴的说道。

    主席台下面的教育部部长朱执信迟疑了一会儿,忽然站起身来,满脸肃穆的大声说道:“请元首放心,若五年之内不能完成义务教育制度,余自卸教育部长之职,从此下到地方专心投入教育事业。在庙堂之上完成不了的任务,余以一辈子之时间去弥补,甚至遗嘱晚辈子子孙孙尽皆如此!!”

    吴绍霆欣慰的点了点头,赞叹道:“很好,身为中央官员,就要有这样的魄力。”

    最后在关于中国工业发展方面,吴绍霆制订了一套五年发展计划,决定在之后的五年时间里以国防工业为主、民用工业为辅,大规模带动全中国工业的发展。在这份五年发展计划当中,他提出在南北尽快成立两家本土龙头重工企业,利用优惠的政策尽快奠定龙头重工企业的地位,再由龙头重工企业拉动地方民用工业发展。

    事实上南方早已有了一定工业基础,而吴绍霆的岳父张直执掌的盛业重工,已然是名副其实的南方龙头重工。虽然盛业重工的发展时间不长,而且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不少小型工厂的破产倒闭,但不得不说,盛业重工极大的推动了南方工业的发展。

    至于北方的龙头重工企业,吴绍霆预想是把张盛霆北方事务公司做大。虽然工业不是北方事务公司的主打项目,但只要有必要,亦可把工业方面加大发展的力度。当然,北方事务公司要想尽快赶上盛业重工的规模,必然要进行大规模的融资,中央政府可以从中帮一些忙,地方豪强、军阀、士绅们同样也能帮上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