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_第3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1节 (第6/6页)

朝鲜地理了解的优势,深沟固垒筑造一批阵地防线。利用阵地防守为主要应对措施,一方面在前线拖延时间,为后续部队的增援做铺垫,另外一方面则是尽可能利用阵地战制造杀伤力,消灭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鉴于中朝边境沿着鸭绿江一线布置的防御工事过于简单,参谋本部甚至做出了预备方案,立即开始动工构筑第二道防线。一旦鸭绿江防线告失,前线的部队和后续的部队可以立刻退入新的防线继续作战,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依靠更坚固的第二道战线,必然能给中国军队造成更严重的阻击,迟早都是能够扳回局面。

    经过一番论证,参谋本部决定将第二道防线设置在芥川至咸兴一段,主要的阵地仍然是芥川、妙香山、松山里和咸兴四处。妙香山与松山里之间行程了连绵起伏的山区地形,路况非常复杂,这是天然的阻碍屏障。而掌握了妙香山和松山里两地,就能控制贯穿芥川至咸兴之间唯一的一条山区公路线。

    因此,对日本守军来说可以从容应对各个阵地防线的相互支援和后勤保障。相反对于中国军队而言,由于没有可用的交通线提供后续兵力和后勤补给,是不可能试图绕开正面阵地发起进攻,而无论是集中兵力突破一点还是展开全面进攻,都将陷入阵地战的可怕消耗中。

    为了保证第二道防线的顺利动工和充裕的施工时间,工兵部队先一步着手测量和设计防御工程草图,朝鲜总督府则从即日起开始强行征召民夫。防御工事正式开工定于六月中旬,整个工程预计需要两个月时间成型,三个月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完全竣工则需要四到五个月的时间。根据这份工程预测,参谋本部要求鸭绿江第一道防线的各师团,无论如何要将战事拖延到四个月以上。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49章,师部行动

    东三省的天气越来越热,即便是在北方,到了这个时季总会无可避免的迎来夏天。

    凌晨时下了一场大雨,哗哗啦啦的雨声甚至淹没了近在咫尺的枪炮声。原本到晚上时鸭绿江两岸都会沉寂下来,毕竟在夜晚没有视线的情况下交战,只会造成无谓的浪费。可是不知道哪里传来了一声枪响,引得双方发生了一次短暂的驳火,两边炮兵部队也凑了一下热闹。

    在南岸被占领的日军滩头阵地一处掩体,这里被设置为临时的战地救护所,地面上早已是湿漉漉的猩红一片,空气里弥漫着是潮湿和令人作恶的血腥味。二十多名伤员并排躺在铺有军用毛毯的地面上,呻吟声此起彼伏。对于在这里的伤员来说,他们的情况还算不坏,真正重伤到不治地步的伤员,已经第一时间送回北岸。

    胡宗南在救护所里让军医替自己换了肩膀上枪伤的药,由于物资紧缺只能用旧的绷带重新包扎一下。他看了看躺在地上的那些伤员,只能暗暗的叹了一口气,这十多天来自己不知道目睹了多少同袍兄弟阵亡,有时候觉得或许早应该麻木了,可又有时候突然觉得怅然若失。

    就在他起身准备离开救护所时,一名传令兵正好匆匆的跑进来。

    “胡大人,团长正找你呢!”传令兵对着胡宗南说道。

    “哦,又要发动进攻了?”胡宗南这次是真的麻木了。

    “可能是吧,师部下来人了,好像有新的指示,团座让你赶紧过去开会。”传令兵说道。

    “知道了,我这就过去。”胡宗南慢条斯理的点了点头,随后跟着传令兵沿着坑道向滩头与山区交界的一座小丘陵走去。尽管被占领的日军滩头阵地与日军山区阵地仅仅相隔不到五百米,偶尔重机枪都可以直接扫射过来,不过好在中国军队的狙击手部队能力出色,再加上工程部队加固占领阵地的掩体,使得后半部分滩头安全了许多。

    目前在南岸的最高指挥所就是三十七师装备团团部,团部掩体在小丘陵的后面,几乎与中日双方交战的火线只有一百多米的距离。在靠近丘陵时,胡宗南和传令兵都下意识的压低了身形,并且加快了步伐前进,在这里逗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来到团部掩体,这是木结构支撑的半地下工事,分为上下两层。大厅就在最下面一层,此时来来往往有不少人员,大部分是各营的联络官,平日里都是认得的。仅有的几个新面孔,单单看那一身干净整齐的行头,不用多猜就知道是从北岸师部下来的高级军官。

    传令兵带着胡宗南来到大厅角落,找到了装备团团长孙连仲。孙连仲正在与一名师部的中校军官谈着什么,在见到胡宗南来之后,马上把胡宗南介绍给这位中校军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