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5节 (第7/7页)
一共保留着四个(现役的和预备的)军,一个预备师,一个骑兵师,和一些国民兵单位,共计大约是二十万人。但是在西线方面,他就不仅是把两翼之间的兵力比例,作了彻底的调整,而且在增强了右翼之后,他的思想也就变成了“坎尼”型的,而不是“吕岑”型的了。(注:施里芬在晚年,思想上也似乎有一些改变。他好像在一九一二年曾经开始考虑到沿着整个正面-从比利时以达瑞士-都同时发动攻击的观念。不过直到他临终的时候,他的思想又还是回到了他的那个伟大计划。他的最后遗言是:“你们要注意增强右翼。”)德国的作战处长塔本上校(col.tappen),曾经说过: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例如铁路等,毛奇才被迫作此项改变。这种解释是颇有疑问,因为真正的原因似乎是那些王子们为了要想增强他们军团的实力,遂对毛奇施加压迫。 在一九一〇年,他取消了从左翼抽调两个军增援右翼的观念,并将这六个补充师集中在梅斯的附近。最后当新编成了九个师之后,他把其中的一个师加上从东线上抽回来的一个师增加在右翼方面,而把其余的八个师都增加在左翼方面。于是德方七个军团的最初兵力部署遂有如下述: 第一军团,司令为克鲁克将军(.vonkluck),司令部设在格里芬波赫(grevenboich)。一共为七个军,三个骑兵师,和三个国民兵旅。应进到艾克斯-拉-卡培里(aixlachapelle),然后再到布鲁塞尔。总计320000人。 第二军团,司令为比洛将军(gen.vonbulow),司令部设在蒙特乔依(montjoie)。一共为六个军,两个骑兵师,和两个国民兵旅。应攻占列日,然后其右翼进到沃维尔(wavre),其左翼进到拉穆尔。总计260000人。 第三军团,司令为豪森将军(gen.vonhausen),司令部设在普流姆(prum),一共有四个军,和一个国民兵旅。应向西前进使其右翼达到拉穆尔,左翼达到吉费特(givet)。总计180000人。 第四军团,司令为符腾堡公爵(dulkeofwurttemberg),司令部设在提里费斯(treves)。一共为五个军,和一个国民兵旅。应向西前进使右翼达到弗拉梅(framay),其左翼达到艾尔仑(arlon)以北的艾提尔特(attert)。总计180000人。 第五军团,司令为德国皇太子(theprince)司令部设在萨尔布流肯(saarbru)一共为五个军,一个师,两个骑兵师和五个国民兵旅。其左翼留在提昂维尔(thionville)而其右翼则进到弗仑维尔(forenville)。总计200000人。 第六军团,司令为巴伐里亚的鲁普里赫特亲王(princerupprectofbavaria),司令部设在圣艾弗尔德(st.avold);一共为五个军,三个骑兵师和四个补充师。应进到莫斯里(mosolle)河上,并攻击法军将他们钉住。总计220000人。 第七军团,司令为希林根将军(gen.vonheeringen),司令部设在斯塔斯堡。一共为三个军,一个师,两个补充师和四个国民兵旅。应进到摩泽尔河上(meurthe),或向洛林实行反攻。总计:125000人。 虽然施里芬计划的外表还是保留着没有动,可是其实质却完全改变了,因为其左右两翼的比重已经与过去完全不同了。原有的计划中是右翼方面为五十九个师,左翼方面九个师。现在的计划中是右翼方面为五十五个师,左翼方面二十三个师。用百分比来表示:施利芬计划中的比例为一百比十五;而毛奇计划中的比例为一百比四十二。而且施利芬的原意是当法军在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州中被纠缠住了之后时,即将两个军调在右翼方面,于是这个比例就更由一百比十五降到了一百比九了。因此左翼方面必须被迫向后移动。 现在我们在新计划中,所看到的是两翼攻势,这南面的左翼,本应引诱敌军向东前进,以使北面的右翼更便于旋转,来打击敌人的背面;现在却反过来向西推进,这是与原意完全相反。这既不是坎尼,又不是吕岑。任凭称它为那一种,都足以使汉尼拔或菲德烈大帝在地下顿足。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61章,夏季大雨 北方第一集团军前沿指挥所,此时已经是凌晨两点钟,鸭绿江受到夏季潮热气候的影响,正处于瓢泼大雨的时刻。大门口的帘子被掀了起来,徐永昌穿着一身雨衣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尽管外面是大雨淋淋,可是屋内的湿气比外面更让人难受。他把雨衣脱了下来,交给一旁的警卫员挂好,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渍。 “这雨下的,好似老天被捅了一个窟窿似的。哎呀,后勤部送来的雨衣……啧啧,橡胶的味道真重,比战场的血味还受不住。”徐永昌发了几句牢sao,然后向警卫员询问蔡锷在哪里,被告知蔡锷正在地下掩体的一间书房。 徐永昌带着自己的副官下楼来到地下,经过一番通报之后在书房见到蔡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