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8章 处女作 (第2/2页)
进行了十几分钟的互动,回答学生提问后,进入正式授课环节。 “今天课堂的重点是寻找感动。感动是音乐的灵魂,我们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为了记录、传递感动而创作……” 他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为了创作而创作会落入下乘,正如以前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刻意追求某个目的,缺乏灵魂因素,就是矫揉造作。 “必须是用心贴近生活和自然,获得感动,然后记录下来,用音符去诠释、传递这种感动,才能有效引起听众的共鸣。当然有了感动如何用音符去诠释,就是我们这个课程中作曲技术的理论内容,学得好,领悟到位,就能有效把感动转化成经典的音乐!” 沈俊鼓励学生们多去观察自然现象,一朵花、一棵草,都具有令人感动的因素。去敞开心灵体验生活,寻找感动。 这是创作必须具备的能力,能够发现感动因素,自己先被感动了,才能去感动别人。 “为什么一些厉害的创作人看上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神经质表现?就是因为他们容易被各种因素感动,很敏感。在一般人看上去很平常的东西,他却看到了感动一面,并因此表现出来,成为一般人眼中的不正常。所以他们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一般人却不能。” 他又以柳承坤为例说道“有了感动的积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灵机一动,获得灵感。柳老师经常表现出一副沉思的模样,其实他的脑子里时刻在播放着各种灵感的片段,有自己发现记录的,也有从别人作品中感悟来的。所以他在转变新风格后,厚积薄发,短时间内创作出了大量的好作品。” 正在某地看直播的老柳泪流满面,知音啊,没想到沈俊竟然这么了解他! 沈俊继续按自己的领悟,结合树状模型图讲解。到下午,他的课堂内容进入到作曲技术方面。有了模型图,非常方便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参考,学生的领悟很快。 到最后,课堂快要结束时,沈俊为了加深理解,拿起吉他,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些感动。他述说了四合院里枣树枯木逢春时的那种感动、春剑化死为生时的感动、方小瑜垂危逆转的感动。 当然他讲的都是表象,神术的运用、意识层面的发现他不可能讲出来。 在叙述完这些让他感动的因素后,他弹奏吉他,把真正属于自己创作的第一首作品《生命之花》演奏出来。 音乐的律动很自然,这是在祭坛的作用下最真实的情感记录,记录着沈俊当初和菲儿目睹枣树重新焕发新芽时的那种震撼,还有在春剑内部发现意识雏形的感动,以及在亲手治愈娜娜和方小瑜后那种起死回生的欣慰。 音乐从大课室传出,时而柔和、时而低沉、时而激昂,人们被这首曲子带入一个新的世界里,满是对生命的赞美、敬重。 一群小鸟从校园的树林里飞过来,在外边扑棱了一阵,竟然被它们找到一个半开的窗户。它们欢快地飞入大课室,盘旋着停落在讲台上,做出侧头倾听的姿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