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4/26页)
阕与上半阕不大相称,不管它了。”接着便一口气念了下来: “多谢兰言千百句,难据,羽琌词笔自今收。晚岁披猖终未肯,割忍,他生缥缈此生休。” 魏仲英录完了再念一遍,抬眼说道:“这是你答复我的话。” “然也。” “‘晚岁披猖终未肯’,我只有佩服,不能再劝你了。不过,‘他生’虽然‘缥缈’,不见得就‘此生休’。”魏仲英说,“小云实在可爱。你回去跟嫂夫人商量商量,如为阃令所许,金屋之谋,我来效劳。” 龚定庵不作声,只投以感激的一瞥。 “作好了?”小云又来了,直趋魏仲英身边,眼望纸上,口中问说,“‘多谢兰言千百句’?是哪千百句?我说过那么多话吗?” “不是指你。”魏仲英说,“我要题裙了。” 于是,小云按住裙幅,等魏仲英一挥而就,开口说道:“要题个款。” “当然。”魏仲英想了一下,看着龚定庵说,“你看这样题行不行:‘定庵制词,魏仲英题赠小云女史。时在己亥小暑后一日。’” “很好。” 题完了,三个人并立观玩,都很得意。“小云,”魏仲英问,“这条裙子,你要不要穿出去?” “穿出去当然大出风头,不过,我还是不敢穿。” “为什么?” “我怕穿坏了,太可惜。” “怎么会穿坏?不会的。” “怎么不会?譬如下雨了,雨点打在裙子上,不就一塌糊涂了。”小云又说,“索性我把它裱一裱,挂起来。” “这倒是别具一格的陈设。” 魏仲英一语未终,龚定庵突然说道:“仲英,还有一首。” “噢!”魏仲英复又坐下,持笔在手,“你念!” “还是一首《定风波》。”龚定庵一句一句念: “拟聘云英药杵回,思量一日万徘徊。毕竟尘中容不得,难说。” “什么难说?”小云插嘴来问。 “你别打岔!”魏仲英摇一摇笔杆,“等他把上半阕最后一句念完了再说。” 龚定庵便念了一句: “风前挥泪谢鸾媒。” “媒人是谁?”小云接口便问。 “谁知道呢?”魏仲英答道,“要看了下半阕,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龚定庵始终不作声,只是念他的词: “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 “这是龚大少说自己。” “你又打岔了!”魏仲英一面写,一面说。 龚定庵又念: “云中仙鹤怎笼来?须信银屏金屋里,一例,琪花不称槛前栽。” 这几句在小云听来有些费力,便站在魏仲英旁边,看他录完,方又开口。 “又是仙鹤,又是琪花,跟我们这种路柳墙花,毫不相干。不要题在我的裙子上。” 魏仲英笑笑不作声,看龚定庵面无表情,心里一动,暂且不语,将录好的那张词笺,折好了放入口袋,暗中在打主意。 “是不是好开饭了?”小云问。 “好!开了。”魏仲英问,“今天请我们吃什么?” “还不是狮子头、长鱼。” “太腻,天气热,有什么清淡的?” “清蒸鲥鱼。”小云特为说明,“刚出水的,难得买到!” “好!” “还有拌鞭笋、素干丝。” “这还差不多。” 于是小云去料理食事,魏仲英目送她的背影远去,复又取出那首词来细看。 “词中的本事,能不能跟我说一说?” “是去年,有人劝我纳妾,是式微的世家女子——” “怎么替你做这个媒?莫非是因为爱才而甘作夫子妾?” “有那么点意思。”龚定庵说,“是因为媒人情意特殷,写这《定风波》,原是为了搪塞媒人。” 魏仲英心想,龚定庵念这首旧作,多半是一种暗示,便即问说:“‘琪花不称槛前栽’,路柳墙花倒不妨移植,是不是?” 龚定庵笑了,然后答说:“等我从杭州回来再商量,眼前请你按兵勿动。” “我明白。我有我的步骤。” 龚定庵便不再多说。他的心情很矛盾,不想问他是何步骤。但亦不愿重提“不留后约将人误,笑指河阳镜里丝”这两句诗;可又并无成也好不成也好的那种听其自然、得失无足萦怀的心情。但此时亦无暇去细思,到底应该做一个什么决定,只享受着眼前的温馨闲适。 终于要走了,在小云的假母,由于“开销”不薄,特为来殷勤致谢,一再坚请,由杭州回来,千万相顾之外,小云亦是牵着袖子,凝睇不休,虽无一语,情意显然,不过,龚定庵既已说出“不留后约”的话,未便马上改口,亦只好谈些不相干的话了。 饭罢炎威犹烈,在楼下东廊荫深之处,茗话纳凉。到日色偏西,方始兴辞,小云在侍候龚定庵着长衫时,才轻轻问了句:“哪天回扬州?” “现在还不知道。”龚定庵说,“你问魏二少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