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二章 画个轴承送给你 (第2/3页)
就为你们修车,且分文不取,如何。只是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如何称呼。” 柳青拱手一揖,说道“在下姓柳,单名一个青字。敢问王掌柜台甫?” 王铁匠呵呵笑道“我家世代打铁为生,cao得是贱业,哪里敢称什么台甫。柳公子太客气了。在下姓王单名一个寅字。” 两日后,苏州府衙门后院知府大人的书房之中,连夜从汴京赶回来的苏州知府赵庭之满脸阴云,怒气冲冲地拍着书案,质问端坐于案前的苏州府通判李守珪道“李大人,苏州府的瘟疫都闹得这么厉害了,你为何不派人告知本府。本官还是从回京交差的造作局供奉官童大人那里得知的,我一路风尘仆仆地从北面赶回之时,所经村镇无不披麻戴孝,已经开始死人了。李大人,出了这么大的事,身为一州通判,你知情不报,居心何在?还有你们,身为苏州府的公差,竟对瘟疫的事置若罔闻,该当何罪?” 赵庭之严厉的质问,吓得同时侍立书房之中的苏州府衙的主薄、押司、都头还有众多衙役官差各个儿胆战心惊,大气儿都不敢出。 不过,赵知府的质问,对于久经宦海的李守珪来说就如泼妇骂街,婴儿啼哭一般习以为常,无论对方的言语如何地重,李守珪始终是一副安如泰山的样子。 李守珪趁着赵庭之语歇之时,抬眼望着赵庭之,理直气壮地说道“赵大人,你的话言重了吧。问我等安得什么心?我们安得是经世济民之心。自古瘟疫四起之时,哪儿有不死人的。自打瘟疫起时,我等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哪日不是没日没夜的忙,若非我等及时封城,严禁外人进城,各个村镇也是各自为营,严禁生人进村,而且城中的街道每日洒扫,街头巷尾铺洒石灰,控住了疫情,否则的话,死的人会更多。至于为什么不告诉你,那是我们在为君父分忧。官家急召你回汴京,必有大事、急事、要事相商,凡我们能自己处理的事,不必件件禀明圣上,官家日理万机,宵旰劳顿,我们做臣子的要体谅圣心,主动为君父分忧。瘟疫起时,全府衙上下的人一日也没闲过,可赵大人一回府就一通训斥,岂不伤了大家的心。” 赵庭之双目微眯,望着眼前的这位似老学究一般摇头晃脑侃侃而谈的官油子,恨不得一个窝心脚将他踢翻在地。口口声声说为君父分忧,分明是想将局面拖得不可收拾之时,让自己回来收拾烂摊子。 赵庭之脸色阴沉,端起书案之上的茶杯呷了一口茶,然后说道“本官回府之时,在路上听说城中的一家药铺叫颐什么来着,对……叫颐元初百草堂,好奇怪的名字。听说他们那里有能治瘟疫的妙药,何不鼓励城里的人还有辖下几个县的百姓们去买,难道坐等大家的病情越来越重吗?” 刘押司嘿然一笑,说道“赵大人,不是没人去买,只是,那儿的药价有些高?” “药价有些高?到底有多高?”赵庭之接着问道。 刘押司嗫嚅了一下,说道“一千两一剂。” 赵庭之听后,惊讶地说道“一千两一剂?那……一个人要想治好,得吃几剂药。” 刘押司怕在知府大人面前说出一万两一副药的事,会让知府大人大惊失色。故而将药价拆开了说,不料知府大人惊讶之余,竟紧追不放,继续发问。 “这个……不多,只需十剂便可。十剂一副,只需一副药便可药到病除。”见刘押司语顿,李守珪李通判代其答道。 “什么?一副药竟然卖到一万两银子,这不是趁火打劫吗?刘押司,你同许都头一道儿,再带上几个捕快,去把那颐元初百草堂的老板给我抓来,本官要亲自过堂审案,治他个囤积居奇,哄抬药价,敲诈勒索之罪。” “啊……这个……大人……人家……毕竟……”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