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8节 (第2/2页)
到陆睿,神情颇为微妙,几次欲言又止。 一次堂中无旁人,陆睿道:“陛下有何吩咐?” “没什么吩咐,就是想说说李家女儿。”皇帝说。 陆睿便凝目等着皇帝说。 皇帝憋了一会儿,却“咳”了一声,道:“李家女人,真能说!” 陆睿道:“臣昔日秋山论辩,亦败给了李大娘子。” “不止是李大。”皇帝老神在在,“李十也很能说。能把肖妃说得脸都发白。肖妃如今十分不想看见她们俩,绕着走。” 陆睿问:“陛下是觉得李家人过于刻板说教吗?” 皇帝道:“刻板和说教两个词,哪个也用不上。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被皇帝觉得“有意思”的李家姐妹,觉得皇帝也挺有意思的。 满后宫不管环肥燕瘦,都是小情小性儿的女子。皇帝的口味十分专一,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变过。 “方皇后也是这种性子。”李大小姐道,“只不幸当了皇后。” 李十娘道:“若让她选,她未必愿意。” 只女子没得选罢了,一生荣辱贵贱,都系于丈夫的身上。 李大小姐道:“宫闱是什么样子,皇帝是什么样子,你如今看到了。你还是可以选的,你不愿,我便送你回家。” “我回家能做什么呢?”李十娘道,“我的才学远不如大姐,没有达到能在书册上留下名字的程度。回去了一样要嫁个人,相夫教子。还未必能有大姐的眼光,能挑到个志趣相投、公婆也宽和的夫家。这是我唯一能将自己的名字留于后世的机会了。我欢喜得紧。” 李大小姐道:“好,若能求仁得仁,也是人生乐事。” 时值中秋,京城过节气氛浓郁。 陆睿又问平舟:“青州可有回信?” 平舟道:“青州没有。” 陆睿沉默。 他在开封的时候便给温家写了信,七月里又给青州写了信,青州皆没有回信。 刘稻家的说,陆延说过温松离开开封的时候是“怒气冲冲”的…… 陆睿脸上没有表情。 陆睿自然不知道,他的第一封信到温家堡的时候,温家男人已经被下了大牢,女人被暂代的高百户赶出了军堡。那封信送到,叫高百户给截留了。 他也不认识字,温家人一赶出去,堡里没有男人识字了。倒有几个妇人识字,他找了一个给看了看。那妇人说:“这是温家女婿,今科探花的来信。” 果然。 高百户唰唰地就把信撕了。 陆睿第二封信到了,亦是同样的命运。 平舟道:“开封有回信,今日才到的。“ 那信放在书房桌上了,陆睿谴退了平舟,拆开陆正的回信。 陆正称赞了他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却驳回了他上一封家信里提出的京城名医多,让陆夫人到京城求医问诊、休养身体的请求。陆正训斥他只顾全自己的孝心,不顾全他夫妻之情。他与陆夫人伉俪情深,无法放心陆夫人离开他独赴京城,又道河南亦有名医,且陆夫人其实是心病,若见璠璠,只怕又要伤心动情,反而有损于身云云。 总之,他是不放陆夫人离开的。 陆睿看完,缓缓将信揉成一团,握在手心里。 因逢节日,他往陆侍郎府问候请安。 陆侍郎夫人心疼道:“可怜璠璠,一人在家。” 因璠璠要守母孝,不能饮宴。 待庆过节日,陆睿拜托陆侍郎夫妇:“侄儿实忧心母亲,京城名医多,想接了母亲来京城调理休养。偏父亲亦是同样担心母亲,恐她在外旁人照顾不周,不愿母亲离家。还请六伯和伯母,体谅侄儿一片心,帮侄儿劝劝父亲。” 陆侍郎夫妇怜他孝心,答应了给陆正写信劝他。 中秋佳节刚过,有一辆黑油小车到了京城。 温柏嫌气闷,跟车夫一起坐在车前,排队进城。 这是他第二次来到京城了,这一次终于能进去看看京城到底什么样子。 队伍缓缓前进,却忽然有马蹄声响起。 温柏转头看去。 一队黑底锦衣的骑士,未曾停留,也不排队,直接便进城了。 打头的一个,一身绯罗蹙金的骑装,发束马尾,看着骑术精湛,却身形窈窕,竟似是个女子。只刚才一晃从眼前过去,她戴着面衣,蒙着半张脸,啥也看不见。 在青州,也有骑术这么精湛的女子,只没有这么华丽的衣衫,也没有这样的气势,更没有这样的大宛宝马。 果然京城是天子脚下,不是乡下地方能比的。 才想着,忽然“监察院”三个字入耳。 温柏转头,车旁排队步行的人正交头接耳。 温柏将身子探出去,与对方攀谈打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