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节  (第2/2页)
   他是姜淑鹞的阿弟,总得给几分薄面,可他偏偏又是个纨绔,还总没皮没脸的,实在不好应付。    幸好他不如吴壮志那般色.欲熏心,只是有些像黏人的牛皮糖而已。    阿桂揉了揉眉心,还未出声,姜淑鹞已经拧起眉头替她撵人。    “小斌,你怎的又来了?阿姐与你说过的话,你可是忘了?”    “我没忘。”姜鸿斌仿佛想起什么,忙捂住耳朵,有点儿小心翼翼地看着姜淑鹞,“阿姐,我、我难道就不能——”    “不能。”姜淑鹞夺过姜鸿斌手中的折扇,反手敲了一下他的脑袋,“这时候,你不是应该在书院里么?我记得书院七夕可是不给假的。你溜下山来玩?”    姜鸿斌缩了缩脖子,抢回折扇,心虚地说道:“阿姐,你可别告诉我爹啊!”    说罢,一溜烟儿地跑了。    姜淑鹞失笑,朝阿桂说道:“我这阿弟,太过顽劣,你莫要在意。”    “无碍的。”阿桂抿唇,望着前头熙攘的人群,轻笑道,“我也有个阿弟,和你阿弟差不多年纪,小孩罢了,我不会往心里去的。”    只是,小同似乎不像姜淑斌已有了年少慕艾之情。    想到他对晏芷怡那冷冰冰的态度,还是个榆木脑袋。    阿桂弯了弯唇角,抬头瞧了瞧天上彻底斜向了西头的日光,染出深浅不一的红云。    不知此时小同,在做什么。    应当,还在埋头苦读吧......    虽经过了姜鸿斌这个小插曲,但也没影响二人的心情。    逛到另一条街,夜色渐起。    沿街铺面都点起了红艳艳的灯笼,亦有火花银树,映出一片熠熠的灿光。    阿桂和姜淑鹞正说着话,忽而冒出一个少年郎,红着脸双手递上一束彩丝绳,磕磕绊绊地说道:“请...请姑娘收下。”    这是南国的习俗。    七夕佳节,若有男子在街上遇见了心仪的姑娘,便送她一束彩丝绳。    若她与你看对了眼,便会带在手腕上,成就一段佳话。    若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那她也会收下,藏进袖袋里,便是既不当着街上众人的面伤了那男子的面儿,也明晃晃地拒绝了人家。    只不过当街将姑娘家拦下,这也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儿。    姜淑鹞打趣地看着阿桂,“总算遇见个胆大的了。”    阿桂却默默提醒道:“阿鹞,他仿佛...是送你的。”    姜淑鹞一怔,才发觉这颔首脸红的少年郎确实是朝着她的方向。    “我——”她正要说话,身前陡然出现一道黑影,伴随着一声冷得如数九寒天冰棱子一般的冷哼。    阿桂眨眨眼,竟是刘定。    方才走了一路可没瞧见他,颇有些神出鬼没。    刘定负手插在姜淑鹞和那少年郎之间,脸庞清俊的线条如今只剩下冷硬。    一双眸子沉得仿佛能凝出寒冰来。    阿桂心尖微颤,忙看向姜淑鹞。    这位主簿大人应该不会生气到做出这等事来吧。    姜淑鹞也有些慌乱地抿了抿唇,忙扶住刘定的胳膊,朝那少年郎解释道:“抱歉,我已经成亲了,这位就是我的夫君。”    少年郎的脸更红了。    掉头就跑。    阿桂仿佛看到刘定的身子在被姜淑鹞抱住胳膊的时候僵了一僵。    冷厉的神色稍缓,仍有些吓人。    姜淑鹞似是有些心虚,抱歉地看了阿桂一眼。    原本两人逛得好好的,倒是因这一出,闹得不尽兴了。    阿桂朝她微微摇头,示意自个儿没事。    只是现在刘定杵在这儿,脸色沉得可怕,让两人都有些心惊胆颤的,不知他会不会做出些失去理智的事儿来。    毕竟是他的新婚妻子,当街被人拦住送彩丝绳。    若他再晚来一步,怕头顶都生出青青草原了。    刘定下颌绷紧,偏头看了一眼姜淑鹞。    沉默片刻,他没说旁的,只说了两个字。    “回家。”    姜淑鹞紧绷的身子松弛些许,握着阿桂的手悄悄用力,捏了捏阿桂的手背。    阿桂会意,朝她递了个让她自个儿小心的眼神,与她挽着的手松开,挥手道别。    刘定回过身,并未多言,大步往前走。    姜淑鹞连忙跟上,迈着小碎步与他并肩而行。    阿桂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似是看到走了没多远后,刘定冷着脸掏出一个花瓜,塞到了一只紧紧埋着头的姜淑鹞怀里。    花瓜也是七夕节物,是用小刀雕出了不同花样的瓜,可以赏玩,也可以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