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节 (第3/3页)
,仅能知道年纪不轻,他下首还立了一位着明黄色衣衫的年轻男子,想必是徐澈了。 这么个面圣的流程,主要是给一众小吏一年一个见见皇上的机会,顺便听各部尚书歌功颂德一番,再往后从一品至七品各有赏赐,张铭这等未入流的只能收场时领一杯水喝。 首先是阁臣们轮番上阵,张铭耳闻陈闻胥陈太师许久,一直未得一见,今日总算远远的见了一面,他穿了庄重的玄色官服,胸前大概绣了双白鹤(这是他的脑补),身量中等,声音洪亮,想来身体康健,再活二十年不成问题,他又看了眼张鉴,两相一对比,嗯,还是自己这位族兄顺眼些。 皇帝似乎心情不差,一一赏了。张铭的直属上司工部尚书李嗣函也上去说了一通,他这是第一回见到李大人,好好端详了一番,胖墩墩,也挺可爱的。 整个过程和张铭几乎不相关,他心里暗想,若是有人在万泽门楼顶上往下俯瞰,自己就是那布景板里小小的一个绿点。 到收尾时,皇帝特地让太子徐澈作“总结性发言”,张铭感觉到,自己周围都默了默,这和之前的鸦雀无声略有不同,总感觉仿佛周围人俱在叽叽喳喳的交流,不过听不到罢了。 徐澈的发言也无特别之处,张铭隐约听到飘来了几句什么“甚感欣慰……”、“天佑大周”、“国之栋梁”等等,一听就知道早就打好了腹稿。 倒是皇帝听后仿佛有些不满,很快就打断了他的话,就此散会了。 一至四品的官员及命妇俱被留在宫中饮宴,张铭等则在小太监的指引下,有序的出宫,刚到城门口,不少互相相熟的官员正打招呼的招呼、作别的作别。 张铭还当会听到些妄议太子的言论,结果很快人员就消散了干净,连姜嵩都坐了软轿归家去了。倒有两位半生不熟的还立在那儿想心事。 一位是正经的妻兄孙瑜,另一位是便宜“侄儿”许桓。 孙瑜眼里尽是热切,盯了洗天殿许久,才骑上了自家小厮牵来的一匹瘦马。他见到张铭,愣了愣,冷淡的点了点头,便绝尘而去了。 张铭心道,他真是和孙炳越发相像了。琳娘去了胡氏那处做客,才知晓孙瑜对张铭瞧不上眼还有孙琢参军去了的缘故,为官是他们孙家数辈以来的理想,结果颇有希望的孙琢因为张铭管教不力误入歧途,怎能让他不恼怒呢。 他不想和正在发傻的许桓搭话,就想快步走到与自家小厮约定的地方,好坐了轿子回家,天气这么冷,他可不爱骑马。 “三叔?” ……好的不灵坏的灵,张铭转过身,讶异道:“许大人。” 许桓看张铭穿着油绿色官服,又听他叫自己许大人,颇为满意,便露出个笑:“眼下天寒,三叔还不回去么?” 张铭忙道:“送走了上峰,正要回去。” “原来如此,我还当三叔你同我一样,正满怀热血,想着要报效朝廷,才会逗留。”他与张铭的上峰同级,话语里尽是自得。 张铭不欲与他多言,呵呵了两声,“家人在等,先告辞了。” 他所不知道的是,许桓目送了他的背影,神色里露出了些惶惑。 ………………………………………………………… 三十前几日,张铭收到了刘盛的节礼,他办事十分牢靠,原属金显的那片水域,新引了活水,在陶姓老人的帮助下,已经重新运作起来了,节礼外还伴了半斛米珠,意在告知张铭,万事放心。 米珠自然挣不到什么钱,但看着品质光润可爱,是个好兆头。 沧珠因着天气寒冷,长势慢于南珠,但若是耐下性子养上几年,其流光溢彩之处,比之南珠是只赢不输的。 张铭请工匠用那些米珠塑了件流苏冠,放在送给张良娣的年礼中一并送进了宫去,后者接到了这份价值低廉的礼,十分满意,在回与娘家的礼中特地点到了琳娘的名字,送了她一对漂亮的掐丝嵌蓝耳坠子。 年初九,琳娘就戴了那对耳坠子,配了镶蓝色碧玺的花钿,打扮的极体面,牵了身着葱色衣衫的青青,和张铭一道,立在燕京北城门口,等待入京述职的锦州军。 他们来的不过数十人,俱着了盔甲,骑了马,待到城门前,整齐划一的下马立正,由领头的总兵熊晖递交了文书,才各自牵了马踏着步子进城。 琳娘目光在人群里仔细搜索,先看到了在熊晖身后的常春,再后来看到一个在一众军人中显得略矮的黑漆漆的男孩子,便捂住了嘴巴。 是她弟弟孙琢,一年整未见了。 孙琢看起来长高了许多,大概快有一米六五了,肤色比起以往,黑了许多,也或许是路上吹了风所致,他训练有素,目不斜视,并没有看到立在城门口等待自己的jiejie姐夫以及当初的小玩伴儿。 琳娘有些失望,张铭握了握她的手,安慰道:“早就与你说了,他们要先去了驿站住下,才有机会单独出来,况且常大哥一早与我通了信,一定能见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