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6节 (第2/4页)
变得越来越干燥,早已不像唐代时雨量那么充沛,反应在具体上,比如,隋炀帝开凿运河时,经扬州可一直乘船至西安,现在已经做不到了。唐代时,黄河尚可通航,现在也做不到了。气候变了,我们也得做相应的调整,否则会遭到老天爷的报复。近十年来,陕西乱成一锅粥,这就是老天爷在报复过度开发。” 这点是实情,三人迟疑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林纯鸿接着说道:“从治理黄河的角度出发,陕西也应该种草护地,不能再种地了。黄土高原上,沟壑相连,土壤都到哪里去了?不用问,都被冲到黄河里流到下游了。黄河水患频繁,含沙量太高就是直接原因。若将黄土高原全部种上草皮,黄河的含沙量就会逐年降低,减少水患。当然,非百年功夫,难以见到成效。我们现在做,子孙后代会感激我们的。” 张道涵默然半晌,迟疑道:“都督说得确实有理,只是,骤然多出几百万人口,何处可安置?我们从哪里弄到粮食养活他们?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功夫。” 林纯鸿点头道:“对,张府令说得有理,我们今天就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首先是粮食问题,常平仓的储粮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更值得警惕的是,粮食入不敷出,若不能扩大粮食来源,粮食安全就无从谈起。你们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三人跟随林纯鸿已久,熟知林纯鸿习惯于集思广益。因此,林纯鸿提出问题后,三人皆冥思苦想。 稍稍思索片刻,黄渤说道:“草原上流入朔州的兽rou不少,若陕西真的变成遍地牛羊,也能提供不少rou食,腌制后,足以保存很长时间,这算不算一条办法?” 张道涵驳道:“杯水车薪,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漠南漠北,面积如此广阔,游牧民族的人口从未超过四百万,草原所能养活的人口极为有限。” 林纯鸿点头道:“确实,不能寄希望于草原养活多少人。” 黄渤又道:“目前有将近一百五十万人聚集在洛阳周边,若能说服两成的人口去广东,就是三十万,制作鱼干的劳力必然增加,鱼干供应量上升,也能解决一部分粮食问题。” 张道涵道:“这是个办法。只是,养活人口,根本还在于粮食啊,鱼干、兽rou只能作为补充。” 张道涵提到粮食乃根本,让林纯鸿无不感慨。中国人以谷类为主食,也是不得已的选择。相比较能量转化而言,直接吃谷类,比经动物转化后吃兽rou,能量利用效率显然要高。 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但背负起庞大的人口后,并不广阔。 拓展生存空间,势在必行,南洋就是好地方,种植水稻,产量可比湖广高多了。 想到拓展生存空间,林纯鸿的思路逐渐开阔起来,渐渐有了定算。 林纯鸿道:“提高粮食产量,肥沃的土地倒有,闲散的劳动力也有,目前的难题是如何将土地与劳动力结合在一起。” 林纯鸿的话音刚落,张道涵三人立即醒悟过来,问道:“都督莫非说的是吕宋岛和爪哇岛?” “正是。”林纯鸿令人摆上南洋舆图,接着说道:“岂止吕宋岛、爪哇岛,婆罗洲、棉兰老岛、苏门答腊岛,都是好地方啊!在那里种植水稻,一年可以三熟,产量非湖广所能比。” 想到吕宋等岛优越的条件,又想到这些岛屿基本都在荆州军的控制之下,包括张道涵在内,都兴奋起来。 张道涵道:“若真能将人口迁移至南洋,解决粮食问题仅仅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将大大拓展华夏文明的覆盖范围,将整个南洋变成华夏文明的固有之地。只是,要说服饥民前至南洋,谈何容易?除非采取强制手段!” 林纯鸿摇头道:“强制手段不足取,数百万人口迁移,若要采取强制手段,需要多少军队参与其中?又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这显然不划算。而且,若因为强制,致使移民怨恨荆州,这就更得不偿失了。” “这……” “我琢磨着,提高湖广及江南等地的粮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