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0节 (第2/4页)
虽不能忍,但文武大臣中居然有反对出兵者,济尔哈朗就是坚定的代表人物。 “皇上,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付金吾军数千骑兵……”说到数千骑兵,济尔哈朗心里暗叹了口气。自从荆州军在朔州站稳了脚跟、阿济格撤离阴山之后,林纯鸿获取马匹的速度越来越快,就连一直呆在旅顺堡内的金吾军,转眼之间也都配备了双马,完成了从步兵向骑兵的华丽转变。 济尔哈朗接着说道:“五千余精骑足以限制金吾军的活动,若要歼灭金吾军,保守估计,需要万余精锐大范围包抄。目前,尚未开春,正是牛羊马匹羸弱时,筹集万余精锐作战月余的粮草非常艰难。” 济尔哈朗说的是实话,包括皇太极在内,所有人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粮草艰难,从孙传庭任宣大总督开始,就已经非常明显。当时济尔哈朗率兵打击敖汉四部,劫掠宣大,就有解决粮草奇缺的目的。好在济尔哈朗非常争气,将敖汉四部掳掠一空,并顺带着在大明边关发了一笔横财。 济尔哈朗虽然暂时解决了粮草之忧,却带来了两个严重后果:仆从军朝鲜军全军覆没,致使朝鲜朝野暗流汹涌,反对称臣于满清的文武?文武大臣越来越多,逐步聚集在清西派宋时烈周边,形成了一股足以颠覆时局的政治力量。 更严重的是,此战致使骠骑军入驻朔州,满清所面临的战略态势越来越险恶。 后来,鳌拜、阿济格再一次兵临朔州,却灰头土脸地回到辽东,满清再也无力兵进宣大一线,从大明获取粮草的企图已经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这一切的源头,仅仅只是源于孙传庭下达的一条简单的命令。孙传庭,大明之脊梁,当之无愧! 仅靠辽东,满清压根无法养活两百多万人口,粮食紧缺的困境愈演愈烈。更让皇太极觉得愤懑的是,阿济格退回辽东后,宣大以北彻底沦为林纯鸿的势力范围,晋商无法通过宣大一线输出茶叶、丝绸、盐、铁等物,贵族老爷们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几乎快要重新饮血茹毛,反对的声音开始频繁出现在皇太极的耳旁。 幸亏,范文程的工作卓有成效,在长崎联系上了郑芝龙。郑芝龙非常谨慎地往釜山运送了一批货物,这批货物,几乎一点不漏地运回了辽东,供贵族老爷们挥霍。 粮草短缺,还打个屁的仗!这是皇太极的认知,也是文武大臣的共识。 更哪堪,济尔哈朗接着泼了一瓢冷水:“也不知郑芝龙何意,半月之前,忽然派人通报,上海驻扎的龙武军团乘船向北,目标正是济州岛。林纯鸿是不是故意派遣金吾军及商旅刺激我们,待我们派出重兵围剿金吾军时,龙武军突然在盖州登陆?若真如此,我们不得不与荆州军决一死战!战马羸弱、粮草不足,我们如何保证战而胜之?” 多尔衮一听到林纯鸿故意引蛇出洞,心里烦躁不已,立即出声驳道:“若真是林纯鸿故意刺激我们,为何金吾军、商旅的目标均指向南芬?” “南芬?”众人面带疑问之色,瞅向索尼。 索尼咳嗽了一声,肯定地点了点头,猜测道:“莫非林纯鸿相信风水,要在南芬断我大清国运?” 众人不寒而栗,风水之说,虽虚无缥缈,但世人皆敬畏,女真人也信之不疑。 正当众人惊疑不定时,范文程出列拜倒在地,奏道:“奴才略通风水,看不出南芬有何异状,所谓关系大清国运,应无这种可能。不如派人至南芬一探究竟。” 范文程的话,让众人松了一口气。 皇太极到底不放心,令范文程寻找精通阴阳风水的先生,好好看看大清的风水。同时,皇太极责成索尼立即派人至南芬侦察,看看林纯鸿到底在南芬捣鼓什么。 安排已定,皇太极问道:“范章京,有没有可能让郑芝龙运送粮食至大同江,只要能运来,我们可以用东珠、皮毛及人参交换,价格高点无所谓。” 范文程回道:“回皇上,郑芝龙实力不及林纯鸿远矣,对双方的往来非常谨慎。如,运送货物至釜山,不敢靠近大同江一步,惟恐离平壤太近,引起林纯鸿的反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