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6节 (第3/3页)
福林允许满清组织商队至金州货栈贸易,透露出与满清的接触之意。 鲁少飞琢磨来琢磨去,纠结无比,最终,他决定,先暂时按照范文程的吩咐,与郑鸿逵接触一二,弄明白郑鸿逵的打算再说。 同时,他迅速联络线人,将情报传递出去,并询问下一步该如何做。 鲁少飞摆足了派头,开始与郑鸿逵周旋。结果,令鲁少飞大跌眼镜的是,根本不需要他想办法试探,郑鸿逵就把郑芝龙的计划摆在了台面上: 由满清朝廷在辽河口设置货栈,方便郑氏商队直接与满清进行贸易。双方共同合作开发南芬的铁矿和煤矿,由郑芝龙提供技术建立高炉,进行钢铁冶炼! 没有林纯鸿的允许,郑芝龙哪里敢跑到南芬开发铁矿?很有可能,高炉炼钢铁的技术工人都是林纯鸿派出的! 鲁少飞悬了几日的心,终于落回肚子。既然是林纯鸿的意思,除了推进,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当范文程得知郑芝龙的打算后,似是有意,又似是无意,对着鲁少飞问了一句:“鲁侍从觉得郑芝龙是何用意?” 问完之后,范文程似乎并未期待鲁少飞答出什么有营养的内容,看都没看鲁少飞一眼,继续埋头于案台中。 果然,鲁少飞如往常一般答道:“卑职不知道郑芝龙有何用意……” 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鲁少飞在后面还加了一句:“卑职只知道,大清极度缺铁。” 范文程吃了一惊,猛地抬起头来,直愣愣地盯着鲁少飞,就如不认识鲁少飞一般。 盯了半晌,范文程心里叹了口气:只言片语,点出事情本质,必有过人之能!哎,只可惜人缘太差! 第六百四十七章 辽东变局(二) 皇太极得知郑芝龙的打算后,稍一琢磨,便即明白郑芝龙得到了林纯鸿的允许。 对满清小朝廷而言,只要事涉林纯鸿,就不得不慎重,务必弄明白林纯鸿背后的用意。这是用鲜血得来的教训。 辽东极度缺乏粮食和钢铁,为何林纯鸿拼命限制粮食流入辽东,却允许辽东建立自己的钢铁冶炼炉呢? 皇太极正犹豫不能决时,被范文程用鲁少飞的一句话点醒:“大清极度缺铁!” 皇太极马上反应过来,满清以武力立国,只要有善战的将士,有坚硬的兵甲,有犀利的武器,任何阴谋诡计能奈我何? 皇太极不再犹豫,令范文程亲自与郑鸿逵接触,商讨合作事宜。 范文程老jian巨猾,非郑鸿逵可比,不过郑鸿逵捏住了几条底线,让范文程并没有什么发挥的机会。 郑鸿逵提出,绝不售卖粮食;南芬冶炼出的钢铁,七成需售卖与郑氏集团;满清朝廷负责疏浚太子河和辽河航道、建立辽河口货栈。 范文程只觉得心里发苦,看来,郑芝龙对满清炼不出精钢了如指掌,抓住此点狠狠敲诈。 “可以,不过,南芬铁矿冶炼,年产量必须超过三百万斤,否则,大清绝无可能将七成钢铁进行售卖!” 三百万斤,大致相当于大冶年产量的七分之一,差不多有裕州年产量的一半。范文程虽不知道大冶、裕州的钢铁产量是多少,但是他狮子大开口,无非就是想让郑鸿逵知难而退。 哪想到郑鸿逵不忧反喜,痛快地答道:“没问题,一年五百万斤也无妨。不过,这需要沈阳提供足够的人力。” 范文程吃了一惊,默默地算了一笔账,一年有五百万斤的钢铁产量,就算按照钢一铁四的一般标准,辽东也可以留下三十万斤精钢。 有了三十万斤精钢,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制造兵甲缺钢的困境! 最终,范文程与郑鸿逵达成协议,最初三年,南芬钢铁工坊所产的精钢需留下三十万斤,多余部分,才能售卖给郑氏集团。三年之后,再将七成的产量全部售卖。 此协议,仅仅只是框架,接下来,需要双方派出专业人士继续在框架下谈判,确定钢铁工坊的所有细节。 当范文程与郑鸿逵唇枪舌剑时,鲁少飞接到了军情司的命令。命令用密语写就,只有寥寥数语,末尾却特意加上了数字零零一! 零零一代表着这条命令由林纯鸿亲拟,这让鲁少飞激动莫名。更何况,林纯鸿在命令中高度赞扬鲁少飞的工作,指示鲁少飞为了避免暴露,要尽可能少地与内线联络。并且,为了确保鲁少飞的绝对安全,荆州方面将在近期更换联络人。 林纯鸿还指示,鉴于鲁少飞在满?在满清内部的地位已经非常高,工作方向需逐步从传递情报向引导满清决策的层次转变。 “观大局,定大略!”林纯鸿对鲁少飞的要求非常简略,也非常笼统,让鲁少飞有点摸不着头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