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0节 (第2/3页)
… 乱七八糟的理由千奇百怪,朝堂上吵成一片。 最后,朱由检也坐不住了,将杨嗣昌叫来询问。 杨嗣昌把范永斗给他算过的帐向朱由检又算了一遍,直算得朱由检眼睛里冒小星星。 朱由检还算冷静,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此事朝廷独力为之即可,为何偏要拉着荆州做? 杨嗣昌辩解道:“铺设钢轨路并不是把钢铁固定在地基上这么简单,涉及诸多技术诀窍。如防锈,一般的钢铁,放在荒地里,不出一年,就锈蚀不可用,而经过防锈处理,可使用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如何防锈,目前除了荆州外,好像无人知晓。还有钢轨多宽、多厚,地基如何铺设,都有大量的窍门,既然荆州已经铺设了钢轨路,朝廷又何必浪费钱粮和时间从头摸索呢?” 朱由检点头道:“确实,让包哲东组织修筑钢轨路,有知悉诀窍的好处。不过,现在朝廷虽然不缺钱粮,却极度缺乏钢铁,钢轨路能不能修得起来?” 杨嗣昌道:“左右不过是勘测做预算,离真正的开工还远着呢!” 朱由检放下心来,末了还交待了一句:“有了足够的钢铁,可尽早开工。” …… 林纯鸿知悉此事后,颇为吃惊,最近朝廷手笔挺大,既开矿冶铁,又筑路修桥的,还真有点励精图治的意思。 不过,林纯鸿觉得杨嗣昌的格局还是太小,没有包容天下的气魄,他对左右道:“我们既不限制技术工人离开荆州,也不限制书堂的学生奔赴全国各地,杨嗣昌犯得着搞得这么复杂么?直接招募人马不就得了?” 不过,既然杨嗣昌将此事交给包哲东来干,林纯鸿琢磨着从旁边喂一剂猛药,助杨嗣昌改制一臂之力,如果能顺带着统和大明境内的工程建设,那就更妙了。 包哲东胆小,自从进了朝堂之后,没有一日不提心吊胆的。这次升任工部侍郎,被推到朝堂的中心,心中并无一丝喜悦,反而觉得头上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待到杨嗣昌的命令下达,包哲东脸色灰败,心里不停地叹气。不过,既然被推到了这一步,包哲东也没有选择,只好派快马至荆州,请示林纯鸿该如何下手。 好在林纯鸿并未让他担心多久,就将详细的方案递到他的手中。 包哲东看到这份方案,即便他胆小,也觉得林纯鸿把握机会的能力非同一般,恐怕再过个一年半载,天下的工程,都要被林纯鸿一手把持。 不过,在实施的过程中,到底会面临怎样的惊涛骇浪,包哲东一点底都没有,只好按照方案,忐忑不安地在扬州时报上通告天下: 朝廷欲修筑通州运河码头至京师的钢轨路,工部将对勘测线路、制定预算等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变局(三) “哈哈,区区万把圆,居然闹得天下皆知,还要公开招标,可真逗死人了……” “包侍郎是不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啊?好不容易在朝廷做点事,倒要弄得沸沸扬扬……” …… 朝堂大部分官僚都反对修筑钢轨路,现在见包哲东将芝麻绿豆般的小事闹得规模宏大,无不拍手称快,站在一边看热闹。更有甚者,看戏不怕台高,指望包哲东与杨嗣昌来一场精彩演出,以增加他们的饭后谈资。 至于杨嗣昌,一眼就看出了林纯鸿的用意,居然对林纯鸿的作为产生了期待。毕竟,大明官员贪腐最主要的渠道就是火耗及工程建设,若林纯鸿能利用荆州的强力杜绝一部分工程建设上的腐败,杨嗣昌倒是乐见其成。 于是,杨嗣昌任包哲东作为,一点干涉的意思都没有。 包哲东的招标,虽然意义重大,但金额实在太少,户部只拨给包哲东一万圆的经费。而且,放眼天下,能勘测路线、做预算的,除了荆州之外,并无第二家。 不过这事有林纯鸿在后面支持,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林纯鸿令交通司旗下的工程设计院、方洛铁路运营商向工部投标。 包哲东管理招标投标,一点难度都没有,他只需要按照监察府制定的《招标投标法》行事即可。 唯一不同的是,包哲东事无巨细,同步在扬州时报上布,全部公之于众,主动接受全大明的监督。 最终,王两全领衔的工程设计院胜出,以七千五百圆夺得了勘测、做预算项目。 在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