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_第9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节 (第3/4页)

这个样子,还真的有神仙眷顾吗?

    否则,以她一个女童,织布都只会看,花都没种过,她怎么会改良耕犁?

    想到这里,姜氏也不由得严肃起来了,这一刻,她的心里,对女儿的重视又上了一个台阶。又想到颜神佑快要过十一周岁的生日了,过完之后就得差不多议婚了,那就更不能随便嫁了,说不得,要将她往京城送一送,在那里寻上等人家。于是便决定加紧教授颜神佑一些知识,比如养蚕什么的,得去搞张蚕种来了。桑树叶也长得差不多了,得采摘了,还要收拾专门的屋子养蚕呢。由于带的人太多,衙门里住房都很紧张,还得另辟地方养蚕,姜氏也累头疼。

    再有就是,对于曲辕犁的推广,姜氏也有自己的计划。原本以为,颜肃之过来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件事情是挺艰难的,姜氏虽然支持颜肃之的决议,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比较保守的。到此时,信心更增,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是以曲辕犁试验成功的第二天,姜氏便对颜肃之说:“你鼓励垦荒,这里却是什么都缺的。我想了这些日子,见他们都还听话,咱们应该更出力才是。虽然已入夏,有些晚了,好在这里地气温暖,冬天也来得晚。我想,最缺的还是耕牛罢?不若将我们拉车的牛都拿出去使了,改用骡马拉车。”

    姜氏一路是乘牛车来的,队伍里还带了好几牛替换的牛,以防拉车的牛遇到突发状况不能使用。来时以为穷山恶水、路途遥远,什么都没有,连锅都带了几十口,牛自然也不会少。她一辆车、颜神佑一辆车,都有替换的,这牛倒有那么七、八头。

    妻子如此深明大义,颜肃之感动不已,十分认真地谢过了姜氏。姜氏却道:“夫妻本是一体,郎君要做的事,我怎么能不多想呢?”

    颜肃之被说得十分不好意思,他中二病的时候……好吧,这不是个愉快的记忆。姜氏又轻声慢语,提出了颜神佑的问题,这种托梦的事儿,有些玄乎了。

    颜肃之的表情也从感动转化成了严肃:“这事儿,是有些……是得慎重。我只盼只有这么一次,以后别再来了,咱们还用不着借着闺女显灵才能立得住。小姑娘家家的,还是与常人一样来得好。聪明些就罢了,这么灵异的,我怕对她也不好呢,我只要儿女平安喜乐。”儿子么,抽打他上进也还罢了,闺女什么的,真心不用这么辛苦。

    姜氏的内心又矛盾了起来,一方面是希望女儿平安就好,一方面又觉得女儿既有些奇遇,变得普通了她实在不甘心。不忍住,她还是将这想法儿说了:“若是她以后常常这样呢?我可不想她受委屈。”

    颜肃之也沉默了,面对超自然力,两位土著显然都有些束手策。尤其……事情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虽然知道她是个小变态,且常有同人意表之举,但是她是在他们的关注之下长大的,完全没有理由从其他的渠道知道什么农具的改良方法!

    最后,还是颜肃之做了个决定:“再看看罢,我总盼她能平安一生。”

    姜氏双肩垂了下来,纠结地道:“好吧。可是,郎君,要再有下次,就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颜肃之答应了这个要求。

    作为父母谈话中心的颜神佑,压根儿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她穿来之前是成年人了,每每会下意识地将自己当成一个成年人,忘记了她现在还是个未成年,而父母总是喜欢背着子女做一些决定。

    她在想,将这功劳怎么算作她爹的才好?起码,在她读过的(两辈子的)史书里,发明、改良生产工具,对于官员来说都意味着着名望、仕途,以及有可能成为考点。比如赵过,比如马均。

    可梦是她做的,要偷梁换柱说成是颜肃之做的,这……会不会伤了颜肃之的自尊?

    颜神佑还没有想好说词,在这件事情上,她的感觉特别地尴尬。不说,她良心不安,明明有一种自己觉得可以改善情况的东西,为什么不对父母说呢?说了,又会要陷入如今的境地了。

    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卢慎已经向颜肃之进言:“若合用,顶多半月,还请郎君遣使呈送入京。”要颜肃之火速推广,并且行使冠名权,为颜肃之争取尽可能多的名声。

    推广,颜肃之是乐意的,他要开发归义,有用的东西一个也不能放过。经过试验,这种曲辕犁省工省力的好处自不待言,且比原先的直辕犁更适合精细的耕作。这对于颜肃之来说,是相当不错的。

    颜肃之颇为踌躇,对于拿闺女的发明之类的,他的底线还没那么低。

    卢慎道:“纵然是小娘子想出来的,也是郎君推广的,不是么?郎君在犹豫什么呢?没有郎君,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