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2/4页)
颜神佑神色间露出一丝狡猾来:“也不是白给的呢,唐伯父家欠咱们一个小娘子哩。舅舅家那里,说件事来阿娘必定欢喜的,算了,还是叫阿爹来说罢。” 姜氏道:“做什么吊人胃口?亲母女,有甚不能说的?” 颜神佑酝酿了一下情绪,道:“因我在京里,这事儿经过我的手,我才知道的,归义不是分作三县了么?还缺三个县令,您看,哪个表兄好?” 姜氏惊道:“什么?” 颜神佑道:“莫慌,这是大有为的地方!阿爹往归义不过二年,现今如何?咱们家根基又在那里,归义哪里比人差了?阿娘难道不知,京中士人那么多,出头可难哩。” 姜氏皱眉一想,也对,转而琢磨起怎么样才能帮忙说服娘家人了。她是知道嫂子心疼姜云的,归义这地方在时人看来,就是个烟瘴蛮荒之地。开始她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住了些日子,虽然海贼来时受过惊吓,可从发展来看,还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任由挥洒! 说服了母亲,颜神佑微微一笑,心说,有这样也差不多了呢。她最担心的就是颜肃之一直在中二上进的道路上飞驰,姜氏跟不上趟儿怎么办?现在看来,姜氏虽然不是楚氏那种逆天的人种,却也不是蠢人。这样,她就放心了。 ———————————————————————————————— 母女俩说的话题,也是楚氏这边母子四人的议题之一。 楚氏见儿子们都到齐了,命他们都坐下。左昭右穆,却是一边一个一边俩。颜渊之坐在颜孝之的下手,颜肃之自坐一边。四个人都洗了脸,漱了口,各饮醒酒汤。 楚氏觉得好了些,才说:“二郎陛见过了,圣上怎么说?不会再变卦了罢?” 颜肃之躬身道:“断不至于了。儿只怕圣上撑不多久,届时会被召还。” 颜孝之疑问道:“怎会?你才去几年?”刷经验值也不是这样刷法的。哪怕是东宫旧人,大家还要担心颜肃之跟水家的旧怨呢。 颜肃之便将颜神佑之猜测说了,听得颜孝之目瞪口呆:“不至于罢?”说完还迟疑地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四弟。颜渊之也有点呆,不太敢相信。楚氏惊讶之后,静下一想,果断地道:“是他会办的事儿。你有什么准备没有?” 虽然与母亲的关系没那么亲密,但是有这样一个理智的母亲遇到事情的时候无疑是令人放心的。颜肃之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答道:“要不就赖在那儿等事态变化,要不就想办法,让那里出点事,离不开我。” 楚氏道:“选第二个。” 颜肃之道:“是,已经着手准备了。” 楚氏道:“那便好。唉,你得封侯,我心甚慰,只是……封侯赐府,眼下便要分一分家了。” 颜肃之道:“便是分了府,儿还是阿娘的儿子呀。当初阿舅主持,已分与我一千部曲,很够了。” 颜孝之道:“这说的甚么话?那不过是与你们练练手的,谁个说是分家了的?” 楚氏道:“好了,都不许争执了。好男不吃分家饭,可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它也不烫手!” 颜肃之道:“那也不急,我如今也有田有宅有官有爵的,这些都是身外物。请亲友见证一下,胡乱分一分就是了。还有一事要紧——是不是得收拾收拾扫祭一下的?” 楚氏微一冷笑:“这是自然,也顺便给三郎烧点纸。大郎择个吉日罢。” 颜孝之嘴角一抽:“是。” 见众人无话,颜肃之瞄了一眼四弟,郑重起身,朝楚氏一揖:“阿娘,儿尚有一事。” 楚氏坐直了身子:“何事?” 颜肃之道:“归义分了三县,儿还缺三个县令。” “嗯?” 颜肃之缓缓说出来意,他想推荐颜渊之去当县令。楚氏道:“胡闹!且不说他如今的品阶比一个下县的县令还要高一阶,你做郡守,他去做你辖下的县令?你过不了朝廷那一关,御史也要弹劾你了。” 颜肃之笑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