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8节 (第3/4页)
不计较,越峰也会想办法提醒河间王:有人会不计较三族被坑的血泪史么? 无论如何,河间王这jian细是派出去了,也顺利到了京城。且一路奔,一路喊:“颜肃之反了!” 整个京城都惊呆了! 要说颜肃之会反,还真有不少人会信。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他当年跟唐仪结伴祸害京城大街小巷的光辉事迹,就这么个不着调的货,虽说后来变正常了,现在说他突然脑袋发热,说要造反,还是有人肯信的。 五王在京中倒有不少眼线一类,纵然没有接到密令,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尤其是听说颜肃之要把女儿许给河间王,单凭“河间”二字,便能引得一些人卖力传谣了。 百姓可以不负责任地传谣言,朝廷却不能这么做! 虞喆在震惊之后,果断召集了大臣们来商议。一看他召来的这些人,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虞喆惊恐地发现,如果这个门桓说的是真的,那么满朝竟没几个能信的人了。 看看他叫来的、往常有大事相商时的比较依赖其智慧的都是什么人吧——特么跟颜肃之有那么一点,不不不,是很多……亲友关系——能被诛连的那种。太尉,颜肃之他舅;尚书令,颜肃之他哥;虎贲,颜肃之他亲家;领军将军,颜肃之他大舅子。好了,这些是有直接关系的,间接的呢?廷尉,颜肃之他老婆的亲舅舅;丞相,颜肃之他哥的老丈人;大将军,颜肃之他弟弟的老丈人;十分依赖、三代忠良的护军将军,颜肃之他侄女婿…… 摔!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颜孝之算是消息比较灵通的人了,听到消息就出了一身的冷汗。在他看来,这个弟弟……还真是能干出这等事的人,尤其全家还商议过了,这个朝廷要破产。等等!颜孝之原本都准备逃亡了,忽然想起来,他亲妈还在昂州呢,有楚氏在,不可能让颜孝之做出这么傻的事情来的。至少,不会是在现在。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呢。 颜孝之的胆气又壮了起来,整一整衣冠,准备到朝上死磕。同时,为了防止出什么意外,又让老婆收拾行李带着在京的儿子,先去柴丞相家“小住”。柴氏大惊:“这个时候,我怎么能离开家里呢?” 颜孝之果断地道:“我看二郎断不至于不顾骨rou姻亲,此事必有诈!既是有人算计于我,怕有后着。为安全计,你还是先回娘家吧。你回娘家去了,我也好安心与这等诬人造反的小人对质!” 柴氏道:“碧箫已有身孕,我将她带走,留下瑶琴伏侍你吧。”碧箫、瑶琴,皆是颜家侍婢。柴氏也早早照着计划,自己生够了儿子,不想再为了生孩子拼命,命二婢侍奉颜孝之。 颜孝之对此事并不在意,摆手道:“夫人看着办罢。” 柴氏又问颜希真那里怎么办。颜孝之道:“她是出嫁的女儿,株连也株连不到她。李家厚道,断不至于为难她的。再者,此事多半是虚惊一场,她才产育,不要惊吓着她了。” 颜希真方产下一子,月子快足了。 柴氏道:“也好。” 颜孝之亲自把老婆送回娘家,自己卷起袖子到朝上死磕去了。 ———————————————————————————————— 颜孝之到柴家,正与柴丞相遇个正着。翁婿俩交换一个眼色,颜孝之果断地道:“此必有小人作祟,我家一门忠烈,二郎断不会为此非礼之事。” 柴丞相“嘿嘿”一笑,道:“你家二郎又不傻!”颜肃之的三族,家主皆在京城。也就是说,他最大的助力全在京城。这个时候跟反王暗通曲款,这不是把自己最大的助力都给坑死了么?昂州没下硫酸雨,颜肃之的脑袋也没被敲得满是坑。哪怕颜肃之一时开了脑洞,昂州上下都会劝着他的。 翁婿俩并肩进了宫城。 勤政殿里,每进一个人,虞喆的脸色就要黑上一分。等人都到齐了,虞喆一张小脸也黑成锅底了——这会没法儿开了。 颜孝之倒是坦坦荡荡:“此必是谣言!”开始数他爹的功劳,说他弟弟一直以来的忠诚。 李今在一旁听着,心说,岳父大人说得对,娘子说得好准。 颜希真自入李家,迅速接掌了家务,消息并不闭塞。况且门桓进京,一路走一路嚎,长耳朵的都听到了。颜希真听了,只略一生气而已。在她的印象里,说颜肃之大闹天宫她都能信,说她二叔不顾家人受株连而造反,她是不信的。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