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6节 (第2/3页)
。” 楚氏道:“你既有了主意,便去做罢。” 颜神佑就去计划军队建设这么一回事儿了。 她也没有跟楚氏说得特别明白,因为,她还没有想好要怎么跟楚氏说,怎么描述一个军功地主阶级,却又不完全是军功地主阶级的存在。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不被嘴炮流辖制。为了保证国家机器的“务实”,这一条,需要慢慢地磨合。 通过这样一个集团的存在,颜神佑希望能变成强秦一样的存在。当然,秦法之严苛,是需要变通的。 再好的制度,遇到乱人,也就不好了。 这样,她就更想最大限度地保证士卒们的战场生存率了。比如,组建一支卫生兵的队伍。如果士卒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致残率会大大的降低。这是毋庸置疑的。 颜神佑也不求零伤亡,这是不可能的。卫生兵的队伍,培训也不需要太费事。战场上的伤亡,绝大多数是外科。有蒙古大夫最佳,专治跌打摔伤。只要也跟练兵似的,搞一套标准来,让他们照着cao作,培训的时间也能大大地缩短。 这也不算是首创,哪个部队不跟着几个大夫呢?尤其是高级军官,必然是要带着的。而且,军医的人数不会特别少。 她要做的,就是标准化,成建制。当然,女卫生兵是不要想了,那不现实。男的也行啊!还能借机普及一些文化知识呢。 以及,如果能大量地制作急救包,比如一包里放一卷绷带,一些简单的止血药之类的。每个士卒发一份,或者至少一伍发一份。伤亡率又会降一大截。 最妙的是,这样的事情,反对的人不好张嘴。这是仁政,这是爱护士卒。 颜神佑除了保证了士卒的存活率,得到好名声之外。还能再通过这项工程,将一些妇女集中起来,搞流水线的急救包的生产!再聚齐一批女工人。 这两批女工的人数,加起来可能也不会特别多,但是,有些火种,总是好的。 颜神佑下笔刷刷地写,休息的空档,丁琳捧来一封书信,神色有异地道:“怎地有书生给小娘子上书来了?” ☆、202·大胆的试探 丁琳眼下升格成颜神佑的秘书了,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丁号是乐观其成的。也许,丁号是察觉到了什么,总之,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儿。 颜神佑看着丁琳拿来的书信,说是书信,其实是包着个封皮儿的自荐书。这样的自荐书,州府每天都会收到一些。无一例外的,都是要投递给颜肃之。颜神佑主政再久,做得再好,她也不是昂州名义上的主人。她行事,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只能以颜肃之的名义,她就是个代理。 颜神佑以前也看过不少自荐信。只是,自荐信们,会经过书吏们的筛选,最后她揽总。 这么直接给她上书,这还是头一回。 并且,是用纸。 昂州造纸业颇为发达,颜神佑比较提倡之个,再者说了,甘蔗制糖,甘蔗渣造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扩大了造纸原料的选择范围。 但是,总体来说,纸还是属于比较高档的物品,一些落魄书生还是用竹木简。有些或许就是士人出身,然而一路逃亡,丢了家财只好节俭一点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肯用纸,说明这人要么生活不错,要么就是……十分在意这次上书。 更兼是直接写给颜神佑的,颜神佑就来了兴趣了,一边接过来还一边问:“给我?” 丁琳点头道:“就是说给小娘子的上书。” 颜神佑听丁琳确定了,更觉得奇怪:“是个什么人?” 丁琳道:“是个书生,听说年近三旬,看起来倒是干净斯文。” 搁旁人家里,一个陌生大叔,给家里一个青春年华的小姑娘写信。这信,必然得拦下来,人,也要请到姑娘家长面前审上一审。遇到脾气不好的家长,审之后先揍一顿也说不定。 到了州府这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归这姑娘管,爹在几百里之外,妈也由着她放羊吃草。这份上书就这么顺顺利利地送到了颜神佑的面前。 州府上下,就没有人敢拦着的。 颜神佑拆开了一看,见这个打申请的人叫杜黎,心道,这不是伯父上回说的那个人吗? 颜孝之对杜黎的感观不错,虽然杜黎不是什么名门士族出身,可是学问很好。颜孝之虽是武勋人家出身,但是对文士比对武人亲近得多了。更兼这样有学问的人居然是主动来投奔他们家的,这让颜孝之更对他心生好感。杜黎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还忽悠了一批人跟着他来,颜孝之对他的感观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