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6节 (第3/3页)
道:“你那里也有图,划出来我看。再与他们商议。” 颜神佑道:“好。”再次向颜肃之确认,京城能撑多久。 颜肃之道:“好啰嗦,放心罢。阮梅真是我的贵人啊!” 颜神佑:“= =!”您老又抽风了吧?! ———————————————————————————————— 父女俩才议完事,外面便来通报,士子们到了。 李彦的效率很高,不多时,以杜黎为首的士子们便都集合了起来。颜肃之一挑眉,心道,好家伙,这就已经盘成一股小势力,还当了头子了。这个杜黎,不大简单呀。 李彦将人带到,也不多留,推说要去看书,也走了。 众书生一抬头,恰看着颜肃之,心下都很是惊艳,暗道:这生得也太好了些。又都满意了。谁不想老板长得能拿得出手呢?及看到颜神佑,也没有误会,父女俩生得颇为相似,一下子就猜到了颜神佑的身份。 这时候,便有几个人颇觉不自在了。 反是杜黎,一派从容。 颜肃之与他们聊天,说到京城之事,十分感慨唏嘘。说:“都是昔日同窗,不意却在此相见。”一类的鬼话。他虽然也在国子监里挂个名,但是跟这些人都不是一届的,是一届也未必是一个班的。况且他后来又中二了,更不与大家接触了。 颜神佑听得简直要翻白眼,悄悄看这些书生,心道:这些人里,能有一半顶用就不错了,另一半也只好拿去修书了。都不用考学问的,一对比就对比出来了。拿杜黎做个标杆,比他从容的就没有。太局促了的人,是不太合适做官的。 这不是太平盛世,昂州之事千头万绪,社交水平不够的人,难! 先修书看着吧,如果在这个过程里显出独特的见解,再提拔也无所谓。 颜神佑正在走神,却听得内里一个两鬓有星点白发的书生拱手问道:“敢问使君,眼下京师告急,为何不勤王?” 颜肃之大惊,问道:“君从何处听来京师告急的?” 阮梅南下,离京城还有一段距离呢。要不是河间王派了使者,连颜肃之都未必知道。哪怕是军士无意泄露,也不至于才班师,就让个在本地没什么门路的书生知道吧? 书生道:“眼下朝廷旧日大将凋零,可用者无过大将军、太尉、使君与方会而已。方会围东海、太尉为jian佞排挤出走,大将军与使君戮力攻河间。难道忘了还有一个济阳王了么?” 是了,五王起兵,颖川王是死了,其他的还在呢!你们在这儿围殴,京城怎么办?济阳王手下还有一个陆弧,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与阮梅不同的是,陆弧还不中二,济阳王跟他关系很好,简直是君臣相得的典范了! 不是消息泄漏了便好。 颜肃之正色道:“行百里者半走十,我已攻荆州多时,岂可半途而废,待与大将军会师,胜算岂不更大?济阳是逆贼,河间难道就不是了么?!” 杜黎打了个圆场,道:“如此,使君拿下荆州便会北上?” 颜肃之肯定地道:“这是自然!” 书生们便觉得,这也差不多了。场面又活络了起来,便再没人提什么政务了。想表现的人很多,颜肃之却只提对经书的兴趣。众书生也就顺着他说,唯有杜黎,话很少。偶尔说,也只是一两句,颜肃之却都觉得被搔到了痒处。不为别的,就为杜黎言语之中并不推崇门阀。 只有这个人看得明白,颜肃之走的路线跟别人不一样,他虽然不是,却也不想被架空!坦白说,适当集权,有利有国家的发展。 最后,杜黎被颜肃之给留了下来。众书生眼中颇艳羡,亏得数月来杜黎已经混成了大家的头子,否则怕又要听些酸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小变态在下很大一盘棋。 【1】传说,元代就是这么搞的,搞了许多奇特的行政区划,连名称都给改了……不过看起来没太大用。《孟子》读得太少,所以国运不足百年啊! t t说话算话,六点准时更新,码到凌晨三点半的我……真是在作死t t 我这两天深刻体会到了即将开学的同学们的痛苦!深夜赶作业什么的,好虐好虐好虐qaq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