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章 二十年前的盗墓大案 (第2/2页)
阴阳平衡,沈老三也从假死,变成了真死。 听完我的解释之后,阮齐文愣了一下,然后立刻连连说道,我说的很有道理。 谷永春则显得敷衍的多。他只是随着阮齐文点头,而点头。 我问他怎么了? 他拿起我给他的地阴灯,指了指地阴灯的铜钉部分。 铜钉上除了地阴符,在谷永春指着的地方,还有两行、共八个篆体字。 这几个篆体字,我不认识。 谷永春却说,他认识几个。 这八个字用的都是鸟篆体。右边那一行,最上面的两个字是“越王”,左边一行上面三个字是“自作用”。 越王? 自作用? 我马上就想到了那柄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越王勾践剑上面,就有八个鸟篆体的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我问谷永春,他是不是去看过越王勾践剑? 谷永春点点头。 我夸他说,他的记性真好,看了一眼,竟然就能把剑上面那么复杂鸟篆体的铭文,给记住了。 谷永春摇摇头说,不是他记性好,而是他特意去记的? 我愣了一下,问他,好好的去记这东西干啥? 谷永春叹了一口气说,这和他二十年前,刚当警察的时候,遇到的一个案子有关。 在k市的木栅村和k市林场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很特殊的小山。 这座小山,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300米,高约24米,方方正正的,因此被当地人叫作——印山。 按照史书记载,古时印山周围森林茂密。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许多越国士兵就在这里砍伐树木,进献给吴国。 这些砍伐木头的士兵,在当时,被叫作“木”,因此,印山早期也被叫作“木山”。 《越绝书》里曾经有记载,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的陵墓,就叫“木大冢”。 这座奇特的印山,很有可能就是越王勾践之父——越王允常——的大墓。 1995年,这座印山终于成了k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可是,它刚成为k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第二年——也就是1996年,就被盗了。 经过考古发掘,考古专家最终确认,印山就是越王允常的大墓。 考古专家,在印山的允常大墓里,根本没有发掘出太多的东西。 因为,盗墓贼干的很彻底。 青铜器,作为春秋战国时代,最能彰显墓主人身份的陪葬品,在印山允常大墓里,一件都没有发现。 哦,不,有一件。在大墓的封土层里,考古专家找到了一个很可能是当时工人不小心遗失的铜铎,也就是铜铃铛。 其余的,按理说肯定存在的,像鼎之类的国宝级文物,全被盗墓贼给偷走了。 追回这些被盗文物,以及抓捕盗墓贼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到了k市警察们的手里。 这个案子,正好就是谷永春当警察后,遇到的第一个大案。 可惜,k市的警察们,一通努力之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到现在,二十几年过去了,k市的警察们,还是没能抓到一个盗墓贼,也没能找回一件被盗文物。 这个案子,也就成了谷永春心中的一根刺。 这二十几年来,他时时刻刻都惦记着这个案子。也是为破这个案子,他才记住了越王勾践剑上,那些复杂的鸟篆体铭文。 我问谷永春,他的意思是不是,这盏地阴灯很有可能出自印山越王允常的大墓? 谷永春紧紧地握着地阴灯,没说话,点点头。 等我们带着沈老三的尸体回到k市警局,谷永春立刻就拿着地阴灯,去了k市的文管所。 半个小时后,谷永春给我打电话说,k市文管所的专家,已经认出了地阴灯上的铭文——越王允常,自作用灯。 也就是说,这盏灯真的是出自印山越王允常的大墓,而沈老三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的盗墓贼,或者盗墓贼之一。 二十多年悬而未决的大案,终于有了线索,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线索,谷永春显得很激动。 他急匆匆地回到警局,给手下的警察们,布置任务。 给手下的警察布置完任务以后,他又走到我身边,十分郑重地跟我说,让我一定要帮他。 我也认真地点点头。 可是刚点完头,我就不知道该干啥了。 因为虽然看着有不少线索:沈老三、神秘的玄门高手、二十年前的盗墓大案……但实际上,这些线索都已经断了。 沈老三死了;神秘的玄门高手,我们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他在哪儿;至于二十年前的盗墓大案,当年k市警察们,就什么都没有查到,根本就没留下有用的线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