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节  (第3/3页)
有志于西学的青年,将教室挤得满满的,老远都能听到学校里传出朗读德文和英文的怪异声音。    华山派西学学校门可罗雀。    满清杭州百姓谁都不愿意进入西学学校。有钱能够上学的,谁不想好好念四书五经,以后考个状元,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脑袋进水才去学这个没用的西学呢。县试府试院试,秋闱春闱殿试,哪一个考abc?    梳着辫子的满清百姓十分机智的看破了胡灵珊的花招。    华山派西学学校就是一个野鸡大学,朝廷不承认。    凶残的华山派大师姐胡灵珊,面对没有一个学生的华山派西学学校,愤怒了。    这是不给华山派面子啊。    不能忍,必须发飙!    胡知府发出了杭州府衙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公告。    凡是家有6岁到12岁孩子的,不分男女,不分嫡庶,必须进入华山派西学学校上学,违令者,当年所有税负增加十倍。    正文 3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你家孩子去华山派的学堂吗?”路人甲愁眉苦脸的问着,他家四五个孩子呢,放到学堂里,好大一笔费用。    “我家孩子不去。好好的念着私塾,有秀才老爷教着,再调(教)几年,就能去考童生了,怎么能去读西学,这不是耽误人嘛。”路人乙愤慨的说着。    “唉,这是知府鱼rou百姓啊!”路人丙叹息,还不是为了赚几个束脩银子。    公告之下,**官员杀人狂魔胡灵珊的名声又臭了几分。    “慌什么,有的是办法。”路人丁冷笑,这公告看着厉害,其实就是一张废纸。    杭州府衙。    “太蛮干了,做事需要技巧。”胡博超教训道。强制别人放弃学业,读西学,怎么可能不被人骂大街呢?至少搞个已求学学子不在范围内嘛,面对敌人,要分而化之。    其他革(命)党也劝:“身为知府,自当谨言慎行,小心好心办坏事。”    秋瑾提议:“教育兴国,实在必行。老百姓不肯孩子读书,无非是为了银钱而已,不如免去这些孩子的学费杂费,甚至包午餐,想必来者必然踊跃。”    宋教仁摇头,哪有这么简单,即使以他拙劣的执政经验,也看出这行不通,个个免费提供午餐,需要多少银子啊,免费只怕是不成的。    这些革(命)党人都有满怀的热血和理想,但是,做实务,就差了太多的经验,完全没有发现,胡大师姐兴之所至胡乱下达的公文,最大的问题在于,就算老百姓认真的执行了,胡大师姐依然只能目瞪口呆。    杭州几十万百姓,6岁到12岁的适龄儿童,至少有几万,华山派西学学校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    胡大师姐的公文,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个闹剧。    第二天。    徐锡麟满头大汗的找胡灵珊:“衙门门口,挤满了杭州百姓。”    秋瑾大怒:“怎么,又想闹市,杀得还不够多吗?”    附近几十个革(命)党心里凉了几分,不动声色的看了秋瑾一眼。    自从百姓挟持大义,要胡灵珊等人自尽之后,秋瑾似乎就开始变了个人,杀气嗖嗖的往外冒。    每天早晨天没亮,就能看见秋瑾拿了把剑,奋力的锻炼着。    以往心怀慈悲的鉴湖女侠,有向金刚怒目的方向转化的趋势。    徐锡麟摇头,道:“不是,都是来备案分家的。”    胡灵珊倒抽一口冷气,被善良的百姓打耳光了。    杭州府公告,家有6岁到12岁的孩子的,不进西学,要缴纳重税。    要是家里没有小孩子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