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4节 (第2/3页)
。” “只管记着就是!”何老娘响当当的应了,不过,在看到俩大孙子时,她又有些郁闷同自家丫头片子道,“看,你弟弟都比你小,你是做大姐的,还争风吃醋起来了。打小就是个尖头的!” 何子衿道,“我这都是像您老人家!” 以往何子衿说这话,何老娘必要点评两句的,今儿个却是一脸笑呵呵地,“这也是,说来,你就是像我啊!”说着,又招呼俩孙子过来摸一摸御赐的衣裳,长长见识啥滴。 自从得了这件御赐的衣裳,何老娘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 虽然这衣裳不是给她的,但给她家丫头片子的,她一样体面! 先时,初来帝都时,何老娘嘴上不说,其实心下是有些小小自卑的。一家人虽安置下来了,可到底是个生地界儿,而且,沈家小舅爷实诚人,给她家的宅子好,宅子宽敞,地段儿也好。一条巷子里,都是做官的人家。何家,嗯,何老娘虽然觉着自家儿子进士也是十拿九稳的,但毕竟进士还没考下来不是?所以,就她家是白身。故而,与这些官太太的街坊比起来,何老娘就觉着,矮人家一头。 但,有了这件御赐的衣裳,何老娘的腰杆子挺直啦! 切~当官有什么了不起,当官还不是给皇帝老爷当差么!她家丫头片子,可是得皇帝老爷青眼的人哩。 虽然不好把皇帝老爷的事拿出去显摆,但,何老娘的精神面貌已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带着先时羡慕的了不得的亲家沈老太太屋里条案上摆着的一对金寿星,何老娘也不羡慕啦! 她觉着,自己比沈亲家有福多啦! 金寿星算啦,她穿过皇帝老爷御赐的衣裳哩~ 就这样,何老娘还在御赐银狐裘的激动中,何子衿又受到内务司的请托,来的依旧是那位牛郎中,带着马车来的,客客气气的请何子衿去宫里看绿菊。 这一次,何家人平静多了,何老娘大手一挥,道,“去吧,好生帮人家收拾收拾花儿。”又让自家丫头把银狐裘穿上。何子衿没穿,道,“这是宝贝,搁家里吧。” 何老娘想了想,也觉有理,便未强求。 这次进宫与上次进宫相仿,花儿只是随便瞧了瞧,主要是跟老皇帝聊天。待下午聊天回家,何子衿一路思量,总觉着不对劲儿啊! 她回屋对镜子照了照,虽说她生得不错,可宫里美人多了去,她也不见得有啥特别的。皇帝总不会是相中她的美貌,可,皇帝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宣她进宫呢。 何子衿就这么浆糊着迎来了新年。 待大年三十,何家团圆饭都没吃好。 原本,沈家是约了何家一道过年的,不过,何老娘还是坚持自家各过。虽两家亲近,但,过年从没有在别人家过的理。何家倒是邀了陈家父子三人过来一道过年,宁家人已押解到帝都,案子也判了,亏得有沈素帮着周旋,宁家判的满门抄斩,小陈氏因是节妇,刑部判离,并未牵连到她的性命,但一并被抄走的嫁妆也是甭想要回来了。天寒地冻的,就是折返回蜀中,也得赶在路上过年。陈姑丈年纪不轻了,何老娘就不欲他们颠簸,把人留了下来。反正何家宅子大,也住得开。于是,陈姑丈几人便留在了帝都过年。 小陈氏一路上受惊又受怕,虽保得性命,在牢里还支撑得住,反是自牢里出来,心中那口强撑的气散了,人就倒了下来。何家又帮着延医治病,何老娘时不时的过去宽慰,小陈氏年前总算能支撑着起身,不然,病在床上过年,不大吉利。 再者,还有阿洛,连带着几个蜀中举子,几人去了沈家,几人就在何家过,人多也热闹。 何家这回来帝都,把祖宗牌位都带来了,虽在帝都不能去坟头上给祖宗烧纸上供,可也不能忘了给祖宗烧香,当然,供品较之往年也只有更丰盛的。 碧水县风俗,祭祖从来没女人们的份儿,何恭带着俩儿子要祭祖时,何老娘还叮嘱一句,“别忘了跟你爹说,明年你跟阿念下场,叫你爹保佑你们,一举得中。” 何恭笑应了。 男人们除了祭祖,还写了不少对联福字贴满了家里门外,年夜饭就是女人们的事了,早五天前就开始炸丸子打年糕炖rou还有杀鸡宰鱼什么的,何老娘还出银子,大手笔的买了一腔羊一口猪和二十斤牛rou,再加上何子衿种的小青菜水萝卜,把个年夜饭点缀的水灵灵的。 何老娘都说,“就凭咱丫头这大冬天种鲜菜的本事,以后也穷不了。”就这两样鲜菜,何老娘还大手笔的送了沈亲家二斤呢。连沈亲家都夸她家丫头片子手巧,大冬天种菜也种得这般好。何老娘颇是得意,浑不知人家沈亲家是在夸自己外孙女。 何老娘上了年岁,沈氏何子衿母女俩都擅烹调,就是周婆子也是碧水县有名的厨娘,故而,现下做年夜饭,何老娘都是管着指挥,她就具体不上手了。只是叫丸子洗个萝卜给她清清嘴,还吩咐俊哥儿,叫俊哥儿去侦察一下沈亲家家的年夜饭都是些啥。 俊哥儿带着忠哥儿忽啦啦跑到了外祖家,一会儿又忽啦啦跑了回来,这回还有丹哥儿朱哥儿,俊哥儿说了一堆鸡啊鸭的,何老娘想着,也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