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6节  (第2/2页)
亮晶晶的,走到书案前,挠挠脑袋,嘿嘿傻笑。    傅云英抬头看他一眼,笑着摇摇头,“知道你高兴,也不该喝这么多。”    袁三打了个酒嗝,上前几步,突然弯下腰,席地而坐,双手抱住傅云英的小腿,撒娇似的,拿脸蹭她的袍角,“老大,我考上啦!”    乔嘉挑眉,立刻扯开袁三。    袁三坐在地上,怔怔地抬起头,发了会儿呆。    “你醉了,让大郎送你回房,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傅云英抚平衣袍,道。    袁三摇摇脑袋,“没醉,老大,我这是高兴的!”    他继续嘿嘿傻笑,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一枝早就秃了的笔,放到书桌上。    “老大,这是你当年送我的笔,我一直留着,我不会保养东西,它还是秃了。”    傅云英目光落在那支笔上,那年在贡院外第一次见到他,还以为是个受家族冷落的富家少爷,脾气古怪,不讨人喜欢。    熟悉了才知道这家伙既敏感,又有点没心没肺,因为挨过饿,非常能吃,一顿能吃几大碗白米饭。    她还记得他主动表示要跟随自己时,虽然嘴里说着自恋的话,纡尊降贵似的,其实手在微微发抖,生怕被她拒绝。    这么些年,袁三一直跟着她,她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会反对质疑她。    她微微一笑,拈起那支笔,“我再送你一管新的。”    袁三笑着道:“老大,我要紫毫笔,都说那个贵!”    傅云英失笑,点点头,“好。”    袁三直起腰,双眼慢慢恢复清明,“老大,我考中进士,以后就能帮你了,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都听你的。”    他眼神坚定。    傅云英嗯一声,不和他客气,“之后会安排你去当良乡县令,那里的人都听说过我,你过去,没人会为难你。”    良乡县几度受她恩惠,让袁三去良乡,不仅能巩固势力,还可以历练袁三。    她的人都会外放出去,朝中有几个帮手就够了。    朝廷地方,都不能疏忽。    等到三年之后,第一批外放的人回来,再放出一批出去。    到那时,到处都有她的人,方便政令执行。    长夜漫漫,袁三走了之后,她还在灯下坐了很久。    ……    看过老楚王的信后,傅云英改动了部分计划。    然而这位归鹤道长却在几天之后送信回来说他路过贵州的时候觉得当地景色特别好,决定在贵州玩几个月,到中秋再回京师。    那催她坦白的事,自然也就不提了。    傅云英眼皮跳了两下,决定不惯着老楚王了,等到合适的时机她就和盘托出,反正老楚王拿她没办法。    紫藤花落尽,霍明锦已经启程返回京师,不过从路程来看,新鲜的藤萝花饼他是吃不到了。    这时候南方的枇杷应该挂果成熟了。    傅云英找出傅云章的信看,上一封信他说事情处理好了,即将回京。    她抬头,看一眼窗外。    花枝拥拥簇簇,灿若云霞。    春光正浓。    第154章 (五)    船泊在渡口,已是薄暮时分,岸上仍然人声鼎沸。    推开窗户,一眼望去,舟楫如林,远处连绵的翠微青山起伏似淡青浪涛。夕阳西下,淡金色霞光温柔笼罩城郭山谷,天边已经浮起几颗星辰。    小贩挑着担子兜售瓜果蔬菜。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穿蓝布袄的妇人挎着篮子卖新鲜的茉莉、栀子花。    隔了很远,仿佛也能闻到花朵的馥郁香气。    傅云章倚在窗前榻上,盘腿而坐,长发松松挽着,一身挺刮的杭罗交领道袍,衣襟大敞,露出里面的白绫中衣,手里拿了本书,却没翻开看。    他凝望潋滟的江水,枯坐许久,眼看暮色渐浓,山中炊烟四起,嘈杂人声渐渐远去。    繁忙一整天的渡口终于安静下来。    都说近乡情更怯,他并不是归乡人,但离开湖广后,竟也生出几分迷茫和胆怯,不知道到底该去何方。    枇杷早就金黄熟透了,傅云英接连两封信问他归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