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6节 (第3/3页)
李太师,并且明显有挑拨文武对立的意图。 “皇后不听事理,但听一面之词。就这样说话,而且有点言过其实了吧?具体对错,大家心里自然有一杆公平秤,谁是谁非,也不会因为职位高低而偏袒贬低。朕自有定夺!” 一帝一后,竟然在朝堂之上,就针锋相对,起了争执。 文武百官,皆垂首不敢言。 诺雅以前听百里九说起过,皇后家族背后的权势颇大,联合太师,太子,多以文官为主,几乎cao控了户部与吏部,主管着大楚文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升降、调动、封勋,以及大楚的各种赋税、官员俸禄,及其经济命脉。皇上平日里都要忌惮几分。 今日见皇后在朝堂之上这样嚣张,看来所言不虚。 百官里也有不怕死的,就是向来以迂腐和刚正不阿著称的严御史,见帝后相争,轻咳一声,走出官列,启禀道:“启禀吾皇,臣有话说。” 皇上见是他,缓了脸色,和颜悦色地问:“严御史有何话说,但讲无妨。” 严御史一把美髯尽数被林欣儿烧个干净,干脆修剪了,在诺雅看来,还是颇有一些刚正风范。 “启禀吾皇,此案争论的焦点其实不外乎就是一点,就是关于林夫人的身世。若是她果真是江西总兵方坤的女儿,那么,也就没有什么需要调查的了,左右也是死罪。如果那林夫人不是,那么她没有什么忌惮,也就没有杀害李公子的动机。 依照以往一点恩怨,她委实没有必要在争吵之后,就立即痛下黑手,致人死地,惹人怀疑。当务之急,就是调查清楚林夫人的身世,所有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严御史一番话,合情合理,正一筹莫展的皇上顿时拍手称是,百官也纷纷赞成,大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 “朝中有几位江西升迁而来的大臣,可有识得此女之人?”皇上沉声问道。 那方坤当年乃是因为谋反之罪被满门抄斩,大家全都害怕受牵连,谁敢上前主动承认自己与方坤的交情? 就有那趁机落井下石的,出列奏请:“好像王林王大人就是从江西调遣至京的,并且当年与方坤大人乃是至交吧?” 那王林王大人赶紧忙不迭地撇清关系:“不过是公务上难免需要合作而已,哪里来的交情一说?” “我记得当年方坤与贼匪私通密谋造反的往来书信,好像就是王大人铁面无私,呈交上来的吧?因为你揭发反贼有功,皇上还特意表彰你,官升两级呢。”那人立即反唇相讥。 地上跪着的林诺雅闻言立即扭头看了一眼王林,从他们的对话里,勉强拼凑起此人与方坤的关系。应该原本是挚友,后来“大义灭亲”,联合太子弹劾方坤,借此一路步步高升,方才位列朝堂。 “事隔经年,女大十八变,纵然以前是见过的,如今也改了相貌,哪里认得出来?更何况本官向来洁身自好,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并不曾见过。” “那,众位爱卿觉得,此事该如何证实呢?” 太师对于诺雅身世原本就是胸有成竹,闻言立即毫不犹豫地颔首道:“此女的的确确乃是方坤之女,此乃她当初亲口承认,做不得假!” 此话一出,别说文武百官了,就连林诺雅自己都是一惊:怎么可能? ☆、第一百零三章 劫狱 “喔?太师这样说,可是亲耳所闻,还是听信了他人所言?”一旁半晌沉默不语的皇后突然开口,冷冷的眼光从太师脸上扫过去。 太师听了皇后质问,好像有所忌惮,说话就有些吞吞吐吐:“此事,此事下官乃是听犬子以前说起的。” 皇后蹙了眉头:“那依你所言,就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了?” 这话令不少人面面相觑,不明白皇后为何突然偏袒起了林诺雅。 “恳请皇上宽限时日,我必然将人证物证全都找齐,证实她林诺雅的方家身份!” 皇上还未开口,皇后已经颔首道:“那就依太师所言,给你三日时间,务必将证据呈交上来,也好让百官心服口服!” 如今血衣一事,令整个案子出现逆转,太师非但没能指控诺雅,反被将了一军,看得出来,将军府已经早有准备。李茗祖被杀一案未必就能指控林诺雅,治她的死罪。太师老jian巨猾,立即不提李茗祖被杀一事,转而从诺雅身世下手。 “臣谢皇后!” 皇后已经开口,皇上自然也不好当众辩驳。再说此事也正合他意,疲惫地吩咐道:“来人哪,暂且将林诺雅关押到天牢之中,严加看守,没有朕的命令,谁也不许见!违令者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