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9节 (第2/3页)
亲手修复所给出。何教授修复手法精细完美,在业界有着极高声誉,这个价格可以说是定得极为中肯的!”主持人握着话筒,将几个专家给出的定价意见说出。 “之所以第二次定价为六十万,则是因为书上用到了三种技艺失传已久的古纸,大家应该都能明白这几种古纸价值所在,几位专家也是经过慎重考量才给出十万的溢价。” 听了主持人的介绍,台下买家各有不同意见。 对定价提高十万大家意见倒不大,如果修复材料用得好,确实能给拍品增加价值。 不过五十万的底价基础,有些人却不能接受。 “如果是何教授修复的,五十万我没意见。但刚刚王会长说了,这本书是何教授转托另一位新人做的修复。我觉得刚才二十万的基础价还能接受,五十万要我拍一件新人修复作品,不值!” “我也觉得不值。二十万再加上十万溢价,起拍价定在三十万也就顶天了,现在却足足翻了一倍!太离谱了。” “做慈善拍卖,大家也不是计较这点钱,只是不想东西拍下来心里有个疙瘩罢了。烦请几位专家再斟酌一下。” 这话说到大家心坎上了,都纷纷应声迎合。 “定价五十万是经过我们几人慎重商议得来,价格不会再有更改。这本书的修复做得相当不错,第一轮鉴定肯定是仔细验看过才会给出这个价格,不管是谁来看,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件新人作品。按修复技巧来说,它就值这个价!”鲁专家起身。 “可王会长明明说过是新人修复的!” “我们只以鉴定结果给价格!” 鲁专家认真解释,“新人与老手修复作品在价格上确实会有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是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与大家理解的名气毫无干系。我可以很诚恳地告诉大家,如果修复得好,不管是谁,定价都是一样!” “所以这件东西是真的在手法上一点都看不出差别吗?” “新人能做到何教授的水平?那也不能算新人了吧?” “是不是王会长自己弄错了?” “有可能。专家都看不出新老差异,他从哪里得知的?” 听到台下声音,王会长站在台角一侧,皱眉搭脸地又拿手帕抹汗,心里格外委屈。 以名气定价难道不是行规吗? 他知道东西是新人修复的,主动将起拍价降低,难道做错了? 王会长可不想等人拍下了,再知道做修复的是个新手,又回来找他理论。 “给这本书做修复是我学生!她技巧高超,悟性又好,在某些方面甚至能与我打个平手。这本书经她修复后,我几乎找不出任何一处需要二次修整的地方,就是因为做得好,才特意送来参拍的。”何教授起身,回头向众人解释。 “经两轮专家鉴定都看不出手法问题,证明这本书确实能值到五十万的定价。大家不能因为是新人做的修复,就忽略她技术上的价值!” 何教授这话引得台上几位专家纷纷点头,看来都极其赞同他凭技术论成败的说法。 “您的学生?是王大伟吗?” “如果是王大伟,五十万也说得过去。”听问话人提起王大伟的名字,不少人纷纷点头。 “王大伟可不是新人了,最近名头正火呢,湾省不少古玩收藏家都指定他过去做修复……” “那还有谁?何教授教出来的几个学生都离校好多年了,哪儿来的新人?” “是何教授边上坐的那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