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节  (第1/2页)
    李志杰说:“那好吧,你这些盒子要多少啊?”    陆静然:“这种小的要168个,最大的那种要42个,中等大的60个,我要深色木纹,你尽量把活儿做精细点。”    “成吧,我可以叫上和其他两个学徒,和我一起做。”李志杰说。    他虽然觉得这家伙麻烦,但是嘴上倒是没有推脱。    陆静然点头:“那也成,我可以付工钱。”    “不用钱,大家关系都好,我出木材就好,大不干完了请吃饭”李志杰说完了,小声地嘟囔了声,“反正大家伙儿给师傅做工,也没钱。”    这都大半年了,师傅还让几个人做最简单的剖木头。粘合木板这样的活儿,大家私底下讨论,都觉得没学到什么。    陆静然给的这个盒子图纸,四四方方的也不花俏,尺寸明确,还是很简单的。    “那你记着啊。”    “误不了你的事儿,要不你看我先做个样品出来,有什么不满意你再提意见?”李志杰问。    “可以啊。”陆静然笑了起来。    不错,这小子变聪明了啊。    ———    孟建国昨天在朋友家,喝到了一壶不错的茶。    问了才知道,是从厂里同事那里买来的,卖茶叶那位,和他不是一个车间。    所以当时是听说了但是没放在心上。    一个工厂的员工,能有什么渠道拿到好的茶叶,大部分人喝茶也就随便喝,不过是凑热闹去买罢了。    直到……昨天他自己喝到了,彻底推翻了之前“想当然”的结论。    孟建国仔细问了同事,这都卖了两天,很多人都要了,那边也不知道还有没有。    十四块钱一袋,价钱不便宜,但是喝到嘴里,就知道绝对是值得啊。    他心里惦念着,一早就过来刘秀萍的店子。    这样的茶叶,市里也难找得,去省城买就不是这个价钱了。    他希望自己能捡个漏,嗨,真的应该刚知道那会儿就过来!    ———    陆静然这两天都在店里帮忙。    说是帮忙,也不过是帮点菜和收银,其他的刘秀萍根本不让她动,说是写字的手。    “这里是有卖茶叶的吧?我昨天在朋友家喝了不错,他告诉我你们这里有。”一个男人走进来问。    陆静然打量了眼来人,笑着说:“有的,不过量不多,你要半斤还是多少?”    孟建国说:“我要两斤吧。”    “看来叔你常喝茶,其实我们这里还有一种,前面那批是秋茶,还有春茶,不过价钱稍微贵一点。”陆静然边说,边把包装好的茶拿了出来。    “春茶?”    陆静然说:“要不然我拿给你看看,顺带各泡一杯给您对比下?”    “好啊。”孟建国点头,还泡着给自己作对比,他心里想着这小姑娘,倒是很会说话做事。    同一个品种,采茶季节差别也会造成品质的差异,一整个冬天的养分和茶韵都在春天抽芽,春茶口感自然是最好。    陆静然放下热水壶,又把两种干茶拿过来,让对方自己对比看,    这是rou眼可见的差别,春茶的叶子裹得较紧,色泽翠绿,秋茶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多,颜色偏黄。    冲泡好的两杯茶,春茶下沉地更快,汤色也更好看。    不用对方说,孟建国也看得出区别,这就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他放下了杯子开口问:“你这种好的多少钱?”    陆静然说:“十七一袋。”    两种的差价才三块钱,但是规格不同,秋茶一包是250克,春茶只是放了180克。    所以还是有赚。    现在物价就这样,真的要是卖上了二十块钱,反而销量上不去了。    靠这样卖茶,赚大钱不存在,但走走量,存下来积蓄还是不难。    李福来的厂里面有三百多人,加上家属什么的,所以这才几天,两百斤茶叶能吃下去一大半。    除了这个厂,还有隔壁的灯泡厂,县城的纱厂和食品加工厂,一些机关单位,这些人都喝茶。    茶叶是日常消耗品,要是口碑出去,一个月走个三四百斤还是不难,宁县周边加起来有二十多万人口。    孟建国也觉得有些贵了,但是这货不孬,也没什么好说的,他有些rou痛地说:“给我拿包春茶,再来一包秋茶。”    陆静然利落地给人包好,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