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5节 (第3/3页)
们听你的,跟着二婶子好好收庄稼!” 大家纷纷表态。 周诚志见超过八成的人表态,就知道这事儿有指望,让大家吃饭。 吃了晌饭也不歇歇,男人们又跑去地里帮着收了一下午庄稼,把玉米秸都割了囤在地头上。 快傍晚的时候男人们才整队回钢铁厂去,各人还要带上自己的棉衣铺盖。 一人一床铺盖是不可能的,基本都是几个人搭伙儿,毕竟很多人都是一家子盖一床棉被的。 …… 热闹了三天的周家村,又一下子冷清起来。 男人们帮忙把玉米收回家,接下来女人们就刨春地瓜晒地瓜干。 周诚志已经把几百亩地重新做了规划安排,实在忙不过来只能少种麦子,大不了来年多半种大秋地,高粱、春地瓜、棉花、谷子、花生、春玉米都可以在春天种。 虽然公社要求尽量不种大秋地,要分两茬多种玉米接下来种小麦。 可家里没有男人和牲口,女人们根本没有办法耕地,形势所迫,只能退而求其次。 晚饭的时候,张翠花道:“今晚上吃了饭,一拨人去地瓜地里拔蔓子,割回来掐掐碾碎了好喂猪。另一拨人就在家里扒棒子,赶紧扒一些砸砸脱粒,食堂也得吃饭,还得预备交公粮的。” 莫茹就道:“那我们去地里薅地瓜蔓。” 有力气的去薅蔓子,力气小的在家里扒棒子。 剥玉米皮莫茹没有优势,因为这不是直接收进去,得一个个将皮剥下来,她剥得还不如老太太快,自然不去献丑。 张翠花安排好了,她就领着人去拔蔓子,让何桂兰和王月娥带着老人孩子在家里扒棒子。 看着张翠花的背影,孙婆子撇撇嘴,见王月娥看她,就笑着过去。 “大嫂子,咱们继续扒棒子啊。” 以前有男人的时候,孙婆子是从来不下地的,最多帮忙晒晒粮食。 现在正缺人呢,如果孙婆子不干活儿,张翠花就敢不给她吃饭,所以她也来帮忙。 队里也没逼着让她下地,反正干什么活儿拿什么工分,就让她跟着王月娥在家剥玉米皮、晒棉花。 张翠花告诉王月娥,允许她挎回家去一边照顾老头一边剥,这样老陈头儿也能帮着剥点。 孙婆子开玩笑似的,“哎呀,我可不敢,这再赖我偷队里棒子。” 王月娥道:“这满坡满场的棒子,你就拿几个也没人说你。” 孙婆子笑道:“还是大嫂子通情达理,不像有些人就会强梁,哈哈。” 王月娥:“都是为收粮食着急,不是故意针对谁。队长也说了,今年大丰收余粮多队里的伙食补贴也多,保管人人都吃饱。” 这时候口粮只有一年360斤,多了也不许超过440斤。 没有油水、副食品、rou,一个成年人一天一斤粮食根本连半饱都混不上,他们还得下地干活。特别春种、夏抢、秋收的时候,出力多,吃得多饿得快,一个男人敞开肚皮一天能吃三四斤粮食,所以一斤好干什么? 吃不饱肚子怎么种地?怎么交公购粮? 为了让社员吃饱,周诚志也是想尽办法,尽量地找借口多留一些余粮,用余粮来补贴社员们的口粮,尽可能让他们吃饱。 生产队除了交没报酬的公粮,还得卖更多的超低价的购粮,除此之外要求把余粮也卖给粮管所。 队员口粮最高不允许超过440斤,超过的就是余粮。 队里除了留下种子、应急粮、机动粮等,就是余粮,要全部卖给粮管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