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日薄 (第3/3页)
在龙涎香下隐隐的药香让他意识到昨晚即墨允说的话是对的,自己父皇的身体确实有恙。可按照自己的观察来看,父皇并没有病得那般严重,有杜广白和泽兰姑姑在,怎么还会让父皇起了立遗诏的心思?如果有机会能亲自诊脉,或者看到脉案就好了。另外一边,他不知道父皇突然提到袁徵是什么意思,这话说得没头没尾,一时间他也猜不透父皇在打算什么。 夏翊清边想边走,很快就走到了慈元宫,给皇后请过安之后他就去看长纾了。 长纾如今不仅会翻身,甚至已经能将将坐住了。夏翊清逗着乳母怀中的小孩子,难得地放下了心中的那些思绪,没一会儿泽兰就进了偏殿。 “寭王安。”泽兰福了福身子。 夏翊清说道:“泽兰姑姑也来看长纾啊!正好我这几天身上不太舒服,自己诊脉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原本想着请太医的,既然碰上了就让泽兰姑姑给我看看可好?” 出宫这些年,夏翊清逐渐把自己懂医术这件事抬到了明面上,只不过对外装作是开府之后才开始翻翻医书,所以如今这么说也不会惹人怀疑。 泽兰回话道:“奴婢遵旨。” 接着转身对一众乳母嬷嬷们说:“我要给殿下诊脉,一会儿正好一起给皇孙看一看,你们先下去吧。” 等众人离开之后,泽兰开口道:“殿下刚才示意奴婢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夏翊清压低了声音说:“我刚从垂拱殿过来,姑姑可知父皇怎么了?” 泽兰犹豫了一下,然后低声说:“其实……其实自宥郡王那事之后陛**体就一直不太好,敏纯太子薨逝之后杜太医请平安脉的次数就更多了。前两天陛下还在娘娘这里晕倒过一次,虽然后来很快醒来,不过……脉虚而细,还隐隐有浮散之感。如今是用药提着,所以面上暂时还看不太出来。” 夏翊清学了这么多年医,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轻轻叹了口气,问:“那母后知道吗?” 泽兰点了点头:“知道。皇后娘娘没说什么,只是让奴婢和杜太医尽力照顾,也叮嘱了不要让公主们知道。” “那依姑姑看,还有……多久……?”夏翊清最终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泽兰沉默良久,然后轻声说:“拼尽我一身医术,最多能保三年,不过殿下应该清楚这三年是怎样的三年。” 夏翊清有些发愣,他明白泽兰说的是什么,到最后人虽活着,但只能躺在床上,起不来身,每天清醒的时日甚少,只有气息但没有意识地活着。 泽兰心中有些不忍:“殿下,您什么都懂,所以那些安慰的话对您也没什么用。但是还请您放心,奴婢一定会尽力的。” “天命如此,姑姑尽力就好。”夏翊清缓缓地说,“医者虽能治病,但不能逆天改命,我明白的。” 夏翊清又陪了长纾一会儿,便往棠梨宫去了。棠梨宫不是那些年清冷且无人问津的临月轩,端贵妃每日都要迎来送往,还要防着那些藏在暗处的算计,不过确实正如端贵妃自己所说,她当年护得住年幼的夏翊清,如今也能挡得住后宫中的这些手段。 七月中,南境捷报,战乱已平。随着军报回京的,还有两封家书,一封送到公府,而另一封则送到了寭王府。 夏翊清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封信和一根已经枯黄的狗尾草。 许琛在信的前面详细描述了如何带兵,如何解了围城,骁骑卫如何勇猛,以及南凉的轻骑如何不堪一击,被长羽军打得屁滚尿流逃回老家去了。夏翊清觉得此刻已经能看见许琛横刀立马于阵前的样子。 最后,许琛写道:“走时匆忙,未带纸笔,原是随手折了一枝狗尾草放入木鹞之中放回,却未曾想一日百里,木鹞竟也不肯归家了。这木鹞暂且留在我身边,等我回去之时再亲自交还与你。” 夏翊清用手轻轻抚摸着落款处那潇洒的“琛”字,仿佛此刻正摸着那人的手一般。他将信和狗尾草小心收好,然后提笔写了一封回信。 一刻钟后,夏翊清打开书房的门,把回信交给等在门外的归平,问道:“他可有受伤?” 归平摇头:“没有,少爷一切安好。” “辛苦你了。”夏翊清拍了拍归平的肩膀,“父皇今天已经准了霍将军让知白协同重整布防的折子,这次他要到年底才能回来,南境潮湿,你们都得注意一些。他冬天也不爱穿厚衣,在城里也就算了,在那边你们可不能再由着他任性。记得这次回去给他带些厚的衣服,我也准备了一些常用的药,全都做成了药丸,方便你带回去,一会儿安成会拿给你。” “是,多谢王爷。”归平低眉顺眼地说道,“王爷还有什么嘱咐吗?” 夏翊清:“没什么嘱咐,你们注意安全,好好回来就行。” 归平点头:“那我就先走了,王爷您也多保重。” 归平刚走,一只木鹞就落在了夏翊清手上。夏翊清打开木鹞看了看,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把纸条烧了个干净。 ※※※※※※※※※※※※※※※※※※※※ 脉象……我瞎编的,别当真~(~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