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节 (第12/14页)
,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 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让宝琴等姊妹坐了.尤氏用茶盘亲捧茶与贾母,蓉妻捧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蓉妻又捧与众姊妹.凤姐李纨等只在地下伺侯.茶毕,邢夫人等便先起身来侍贾母.贾母吃茶,与老妯娌闲话了两三句,便命看轿.凤姐儿忙上去挽起来.尤氏笑回说:“已经预备下老太太的晚饭.每年都不肯赏些体面用过晚饭过去, 果然我们就不及凤丫头不成?"凤姐儿搀着贾母笑道:“老祖宗快走,咱们家去吃饭,别理他。”贾母笑道:“你这里供着祖宗,忙的什么似的, 那里搁得住我闹.况且每年我不吃,你们也要送去的.不如还送了去,我吃不了留着明儿再吃, 岂不多吃些。”说的众人都笑了.又吩咐他:“好生派妥当人夜里看香火,不是大意得的.尤氏答应了.一面走出来至暖阁前上了轿.尤氏等闪过屏风,小厮们才领轿夫,请了轿出大门.尤氏亦随邢夫人等同至荣府. 这里轿出大门, 这一条街上,东一边合面设列着宁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西一边合面设列着荣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 来往行人皆屏退不从此过.一时来至荣府,也是大门正厅直开到底.如今便不在暖阁下轿了,过了大厅,便转弯向西,至贾母这边正厅上下轿.众人围随同至贾母正室之中,亦是锦判迤粒焕然一新.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贾母归了坐,老嬷嬷来回:“老太太们来行礼。”贾母忙又起身要迎,只见两三个老妯娌已进来了. 大家挽手,笑了一回,让了一回.吃茶去后,贾母只送至内仪门便回来,归正坐.贾敬贾赦等领诸子弟进来.贾母笑道:“一年价难为你们,不行礼罢。”一面说着, 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左右两旁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 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 众人方各散出.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 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至次日五鼓,贾母等又按品大妆, 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领宴回来,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来受礼毕,便换衣歇息.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说话取便,或者同宝玉,宝琴,钗,玉等姊妹赶围棋抹牌作戏.王夫人与凤姐是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 那边厅上院内皆是戏酒,亲友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了.早又元宵将近,宁荣二府皆张灯结彩. 十一日是贾赦请贾母等,次日贾珍又请,贾母皆去随便领了半日.王夫人和凤姐儿连日被人请去吃年酒,不能胜记.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便这几日在家内,亦是净室默处,一概无听无闻,不在话下.贾赦略领了贾母之赐,也便告辞而去.贾母知他在此彼此不便, 也就随他去了.贾赦自到家中与众门客赏灯吃酒,自然是笙歌聒耳,锦绣盈眸,其取便快乐另与这边不同的. 这边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 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 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 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 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 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 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