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节 (第8/9页)
侍同行。”秦国桢说道:“二兄既有同志,便可结盟,拜为异姓兄弟,共图戮力皇家。”南、雷二人大喜,遂大家下了四拜,结为生死之交,誓同报国,患难相扶,各无二心。正是: 为寻同胞兄,得结同心支。笃友爱兄人,事君心不苟。 当下秦氏兄弟设席相待。万春道:“南兄且暂住此一两日,待小弟入城去见过家兄,随即同行。”霁云道:“方才秦先生说,令兄亦非等闲人,弟正欲与令兄一会。今晚且都住此,明日我同兄入城,拜见令兄一会何如?”雷万春应诺。 至次日早晨,用过点心,二人一齐骑马进城,来到雷海清住宅,下了马。万春先入宅内,拜见了哥哥,随同海清出来迎迓霁云到宅内,叙礼而坐。万春略说了些家事,并述在秦家结交南霁云,要同往雍邱之意。海清欢喜,向霁云拱手道:“秦家两状元是正人君子,尊官和他两个相契,自非凡品。舍弟得与尊官作伴,实为万幸。”霁云逊谢道:“此是令弟谬爱,量小子有何才能。”海清对着万春道:“贤弟你听我说:我做哥哥的,虽然屈身徘优之列,却多蒙圣上恩宠,只指望天下无事,天子永享太平之福。谁知安禄山这个逆贼,大负圣恩,称兵谋反,闻其势甚猖獗,以诛杨右相为辞。那知这个杨右相,却一味大言欺君,全无定乱安邦之策,将来国家祸患,不知伊于胡底。我既身受君恩,朝夕盘桓,自当拚得捐躯图报。贤弟素有壮志,且自勇略胜人,今又幸得与南官人交契,同往投张公,自可相与有成,实当竭力报国。从今以后,我自守我的分,你自尽你的忠,你自今不必以我为念。”说罢泪下如雨,万春也挥泪不止。霁云在旁,慨然叹息不止。海清着人取出酒肴,满酌三杯,随即起身说道:“我逐日在内庭供奉,无暇久叙,国家多事,正英雄建功立节之时也,不必作儿女留恋之态了。”遂将一包金银,赠为路费,大家各自洒泪而别。霁云嗟叹道:“雷兄,你昆仲二人,真乃难兄难弟,我昨日狂言唐突,正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矣!”当日二人同回至秦家,兄弟又置酒相待。毕后便束装起行,秦氏兄弟送至十里长亭,又饮酒饯别,各赠烬仪。二人别了主人,自取路径,直往雍邱去了。 且说秦国模、秦国桢二人,自闻安禄山反信,甚为朝廷担忧,两个人日夕私议征讨之策。后又闻官军失利,地方不守,十分忿怒,意欲上疏条陈便宜。又想不在其位,不当多言取咎。正踌躇间,恰奉特旨降下,起复秦氏兄弟二人原官。中书省行下文书来,秦国模、秦国桢兄弟二人拜恩受命,即日入朝,面君谢恩。正是: 只因梦中一进士,顿起林间两状元。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十回 矢忠贞颜真卿起义 遭妒忌哥舒翰丧师 词曰: 由来世乱见忠臣,矢志扫妖氛。甚羡一门双义,笑他诸郡无 人。 专征大将,待时而动,可建奇勋。只为一封丹诏,顿教丧 却三军。 调寄“朝中措” 从来忠臣义士,当太平之时,人都不见得他的忠义,及祸乱即起,平时居位享禄,作威倚势,摇唇鼓舌的这一班人,到那时无不从风而靡。只有一二忠义之士,矢丹心,冒白刃,以身殉之,百折不回。而今而后,上自君王,下至臣庶,都闻其名而敬服之,称叹之不已,以为此真是有忠肝义胆的人。然要之非忠臣义士之初心也。他的本怀,原只指望君王有道,朝野无虞,明良遇合,身名俱泰,不至有捐躯殉难之事为妙。若必到时穷世乱,使人共见其忠义,又岂国家之幸哉!至国家既不幸祸患,不得已而命将出师,那大将以一身为国家安危所系,自必相度时势,可进则进,不可进则暂止,其举动自合机宜。阃以外,当听将军制之。奈何惑于权贵疑忌之言,遥度悬揣,生逼他出兵进战,以致堕敌人之计中,丧师败绩,害他不得为忠臣义士,真可叹息痛恨,枪天呼地而不已也! 却说玄宗天子复召秦国模、秦国桢仍以原官起用,二人入朝面君。谢恩毕后,玄宗温言抚慰一番,即问二人讨贼之策。兄弟二人以次陈言,大约以用兵宜慎,任将直专为对。正议论间,支部官启奏说:“前者睢阳太守员缺,逆贼安禄山乘间伪进其党张通悟为睢阳太守,随被单父尉贾贲率吏民斩击之,今宜即选新官前去接任。特推朝臣数员,恭候圣旨选用。”秦国模奏道:“睢阳为江淮之保障,今当贼氛扰乱之后,太守一官,非寻常之人所能胜任,宜勿拘资格擢用。以臣所知,前高要尉许远,既有志cao,更饶才略,堪充此职,伏乞圣裁。”玄宗听说准奏,即谕吏部以许远为睢阳太守。又问:“二卿,亦知今日可称良将者为谁人?”秦国桢奏道:“自古云:天下危,注意帅。今陛下所用之将,如封常清、高仙芝之辈,虽亦娴于军旅之事,未必便称良将。昔年翰林学士李白,曾上疏奏待罪边将郭子仪,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