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页  (第1/2页)
    卫思宁瞧着皇帝陛下的颜色,斟酌着继续道:“雍州需要一个既有身份,又非裴丰旧部,也不会被裴丰党羽影响的统帅。”    卫思宁撩袍一跪,郑重道:“臣弟愿往。”    果然下一刻就听卫思燚拍案,语气烦躁:“讲什么疯话!”    卫思燚气得晕厥,怎么总有人排着队来给他添堵。    “臣弟……”    “给朕闭嘴!”    殿内陷入沉默,卫思燚扶额,颇觉心累。先帝在时他就已经监国多年,在政事上也一向勤勉用心,自觉还算得心应手。    他能庇佑大衍子民,如今走投无路,却要把锦绣丛里长大的弟弟送去虎狼关口。这皇帝当得,当真是挫败极了。    卫思燚心里明白,他已经没有更好地人选。自十五年前改更驻法为镇驻法,各地驻军就再也没换过统帅,如今牵一发而动全身,着实难办。    老将动不得,新人又难以让雍州驻军顺服。要在身份上压的住,又要保证和裴丰不会有任何牵扯的,举国上下就只有皇族亲王。    按照祖法,领了封地的皇子不能带兵。合适的人选只有三个。禹王、祁王、宁王。祁王不涉朝堂,在国子监领了闲职,沉迷教书育人。宁王只对修堤挖河感兴趣,这会儿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修水利。    算来算去,还真非卫思宁不可。    第15章 往事    半晌,卫思燚妥协似地一摆手。    卫思宁神情一松,缓慢开口:“至多三年,臣弟必肃清雍州。”    “先起来吧。”卫思燚又灌了一口茶,靠在御座上捏鼻梁醒神,很是疲累,“朕怕是要未老先衰了,郭炳上书说需给武川增兵,朕上哪去给他找兵去,事情桩桩件件,都让朕头疼。”    武川是边地七大军镇之一,设有都护府,与北胡人新居毗邻。    卫思宁想起那日在京北大营听墙角,喻旻说要救乌桓只能靠武川都护府。    但对北胡和乌桓如何处置还没有明确的上谕,倘若要救的话确实需要增兵。    北胡人未来之前,武川之北一直无固定部族常驻,故而边患很少,相应地朝廷在此屯兵也就逐年少了。如今北胡日渐强盛,还刚吞了北夏,武川压力倍增,郭炳要增兵也在情理之中。    卫思燚独自想了一会,无甚头绪。顿觉带兵戍边,训兵打仗哪一样都不是易事,担心卫思宁吃不下这苦。    他叹了口气,再次朝卫思宁询问:“你可要想好,边地苦寒不比京中,去了再后悔可晚了。”    卫思宁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套下圆满了,贼笑道:“活儿当然不白揽,还需求您一件事。”    卫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