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4页 (第1/2页)
一看见九弟和韩皎进门,一头细汗地燕王顿时松了口气,起身让二人赶紧帮忙一起审阅奏折。 燕王很少在这种事上向外人求助,他很渴望处理朝政事物,实在是积攒了近半个月的奏折严重超出负荷,必须先把这一批迅速处理完毕,而他相信韩皎与九弟的能力。 三人很快一起投入了政务之中,书房里只剩下翻阅纸张的声音,偶尔燕王会停下来征求韩皎的意见。 三个人本来是分坐在三个位置,只有燕王坐在书案后。 不久后,为了方便探讨,韩皎把椅子搬去了燕王身边。 紧接着谢夺把椅子搬去了韩皎身边。 这是多此一举,因为谢夺批阅的速度极快,也根本不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 一开始燕王还怀疑弟弟蒙混过关,特意拿起一叠谢夺批示过的奏折查阅一遍,才心服口服地随他去了。 韩皎不能自己动手在奏折上批红,只能替两位皇子圈出内阁票拟中合适的意见,之后让司礼监秉笔太监誊抄上折子。 有时内阁票拟中的建议都不太合适,韩皎不便自己添加建议,只能停下来,去问燕王如何处置。 虽然询问谢夺可能解决效率会更高,但韩皎总觉得自己一旦跟谢夺聊起来,气氛就会变得不像在工作。 接连几次,在韩皎再一次转身去问燕王时,谢夺也停下了审阅,侧头看他们讨论。 这跟太子殿下预想的情形完全不一样。 谢夺带韩皎来书房,是想亲自跟他亲密探讨政务,不是让他来跟六哥热烈探讨的。 这次,韩皎的询问让燕王也有些犹豫,他反复看了两遍奏折,又看了内阁票拟,犹豫须臾,选择了其中一条建议。 韩皎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还在斟酌,一旁谢夺便朗声开口道:“这篇折子上的批示,是避重就轻,有人想包庇涉案家族。” 燕王闻言一愣,又仔细看了一下奏折内容。 里面讲的是吏部一位官员家族中,有人仗势霸占良田。 而内阁票拟的两条处罚建议,比较轻地一条是要求立即归还良田,并给出巨额赔偿,重的一条,还要让涉案人蹲大牢。 燕王疑惑地看向九弟:“依照大楚律法,这两条量刑并无不妥。” 谢夺伸手越过被夹在中间的韩皎,指向奏折中的一段文字道:“这上面写了,衙门三年接到六起相关诉讼,但凡父皇从前审阅过两次以上,这一族早该得到严惩,如今他们全族无一人留下案底,可见从前横行豪夺的罪状全被他们的靠山压下去了,这可不是侵占良田的小案,而是官商勾结蒙蔽圣聪的大罪。” 燕王一下子回过味来,蹙眉点头道:“险些被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