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8页 (第2/2页)
地的封侯,并非世人所说只是单纯的武将持兵自重而导致。 之后,谢知非又将被自己这些话炸得头晕眼花,似乎打开新视野的赵宗实打发走:有些颠覆的震撼要慢慢来,一日多了会消化不良。 然后,面上没什么,心里却憋着一肚子火的谢知非想了想,开始给长孙忘qíng写信:渠帅,听闻万花谷有医师随我军行军,可否劳驾医师百忙中配一份特殊的药邮来,弟子用之保命。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花费那个时间指天骂地,问候赵氏的十八代祖宗还不如多想点怎么板回来! 谢知非冷笑的将写好的信封好:让你们猜疑本将军,本将军到时候不但让你们被天下人猜疑,还要让你们被后世子孙都猜疑,钉几个家伙在被人唾弃的柱子上翻不了身。 来啊,互相伤害啊! 知道历史走向以及赵祯人生履历的谢知非知晓:即便赵祯如今信任他,谢知非却知道这个信任不会长久。 文人掌军务虽不如武将,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要起兵篡位几乎无可能,只要不推翻赵祯的统治,一切都好说。 慈禧曾说过lsquo;宁与外邦,不予家奴rsquo;。 这话在下位者,如同臣子百姓这些人看来,完全无法理解。可是在上位者,也就是天子皇子的眼中,确是至理名言。 只要他还是天子,那么下面人的生死荣rǔ又与他何gān? 赵祯不是慈禧,他不会卖国之利益以结jiāo外寇欢心,可赵祯依旧是个上位者。在赵祯的眼里,外宼是威胁,被他认定为功高震主的武将也是威胁。 外宼很远,武将很近,要开刀,自然从近的开始。 西夏与宋之间剑拔弩张,而赵祯如今想成明君,所以谢知非才能快速被赵祯赏识。 倘若辽宋议和,国无战事,那么谢知非面临的便是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 燕云十六州还没收回来,唐朝还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上面写的其它国家的名字。 谢知非头疼的揉了揉额角,他总要想办法让赵祯知道自己无篡位的理由,更无篡位的条件,同时让赵祯知道自己一旦功成必定身退,只有这样,他才能免于落得同岳飞一样的结局。 将信jiāo给系统后,谢知非一直坐在书房里发呆,直到上朝时间到了这才出府。 想更多便是自讨苦吃,不如想想今日,从今日开始他是枢密使,要gān活了。 十日之后,这方天地间,天南海北最热闹的话题无疑还是西夏。 西夏虽是建国最短的国家,但是占据地势极好,众人眼中的肥ròu。 不过以往西夏对外打仗几乎无甚败绩,唯有这一年多来,每逢大战几乎必败。辽在此前同西夏河套之战虽胜,却也是惨胜,收复河套的心思也就收了起来。辽国朝廷几番论事之后,都决定河套后套地区于辽虽是肥ròu,西夏却是快嗝人的骨头,不如舍弃,而辽太后心中已经做好了接受西夏成为一边陲大国的准备。 然后,几个月的时间,在辽国刚刚反应过来的时候,西夏的皇帝被抓了,西夏迅速的瓦解了。 看着宋军在西夏攻城略地,连兴庆府也被揽括如宋廷国土,面对如此qíng形,辽国顿时表示自己不服气! 在辽人看来,李元昊之所以会败给大宋,绝不是大宋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他们之前同西夏作战,消耗了西夏的元气,这才让宋捡了天大的便宜。 于是眼红的辽太后一封国书传给了赵祯,掐头去尾看中,也就一个意思:西夏之瓦解我大辽居功至伟,如今宋占西夏之地大辽本该各占一半,但你我兄弟之邦,如此岂不伤了qíng分。辽只要河西走廊至祁连山脉,以及乌池白池之地,西夏其余土地尽数归宋。 赵祯收到国书气笑了:除了这些地,西夏大约就剩下荒漠和雪山了,宋要来何用? 忍了又忍,赵祯才没将到手的国书对着辽国使臣的脸丢上去。 赵祯憋着一肚子的气,将辽的国书放到桌上:说是辽为宋耗了西夏的元气,怎么不说是宋常年同西夏作战消耗了西夏的底蕴,这才导致西夏于河套之战败给辽国的。若真像辽太后信上说的那样轻松,怎么辽国不一鼓作气自己攻下河套,还要现在来分。 吃了不愿意吐,千秋帝王梦才刚如梦不愿意醒的赵祯难得硬气了一回:我大宋绝不割让国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