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4页 (第1/2页)
汉家江山传世四百年,又有刘秀这样的传奇,世人对汉的正统从未怀疑,即便有少数人死了心思,也少敢表露。 而这时候对盟军还有期待,一心框扶正道千古流芳的曹cao点头道:董贼倒行逆施必败,大汉依旧是大汉! 旋即曹cao想到自己离开洛阳市,董卓在朝中一手遮天,将整个京师弄得乌烟瘴气的模样。又想到那些垂涎荣华富贵,背信弃义投靠董卓的朝中大臣,冷哼一声:朝廷有今日之危,天子或有错,然天子身边的魑魅魍魉亦是功不可没!此次诛灭董贼后,我等攻入长安必要将这些蛊惑天子的魑魅魍魉杀个片甲不留,一个也不放过! 从十常侍到何进再到董卓,这京中的魑魅魍魉可就多了,若真要说起来扯到天明也说不完,谢知非同曹cao一起遥望洛阳的方向:但我等在一日,定不让jian臣当道! 作者有话要说: 酸枣结盟的十八路诸侯里,若将各诸侯对汉室忠心进行一个排序,孙坚绝对排第一。 整个讨伐董卓的盟军里,除了孙坚是真的同董卓死磕到底,其余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早将这事置之脑后。 而孙坚撤兵则是因为他老巢被人打了 【注】小伙伴们的提醒,虽然说名字和表字一般来说有联系,但是这里暂且这么用着吧。 第124章 人间三忠骨 皇甫嵩是一位名将,多次出征领兵无数,手下将领门生不知凡几,亭中诸人在知晓谢知非是皇甫嵩手下后,免不得多询问梁军谢知非参与过哪些战斗:左将军走南闯北,诛灭无数huáng巾贼,不知贤弟合适入的军。 当曹cao问出这话,一个战役都没参加过的谢知非顿了顿,一双漆黑的眼瞳往曹cao看过来去。 清明的双瞳里没有半分以后迷茫,只是眼底之下压抑着的是隐忍和遗憾令人动容。许久后,谢知非长叹一声将头偏向一边:huáng巾军至今未灭反动国之基石,没什么好谈的。 曹cao他们顿时明了,谢知非这模样就是不想谈。一瞬间,曹cao他们联想到谢知非至今不但寂寂无名,甚至改名换姓,连刺杀郭太这样的大事也没有留下任何身份信息。 对军中一些陋习知晓的曹cao不由怀疑,谢知非这般是否曾被人多次夺过军功,思来想去唯有这最可能,当下曹cao不由叹道:贤弟昔日可谓是埋没了英雄! 曹cao想问谢知非为何甘愿被如此埋没,然而当曹cao被谢知非一直凝视后便知道,有些话有些事无需多问,因为答案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只是愚人自愚看不见。 因为谢知非是名军人,不但是名军人更是名忠于朝廷忠于国家的军人,对于谢知非而言,名誉钱财不足以动人心,让谢知非即便离开军队后依旧去刺杀郭太的,是其对自己忠诚的责任。这是一种在谢知非血管里沸腾的忠诚,是鲜活在谢知非生命中的灵魂,这是种是惊天动地的气势,是部彪炳千秋的史诗,令人见之不忘传唱讴歌。 即便曹cao知晓,对于谢知非这样的人来说,他们要的从来不是功成名就位极人臣,也不是千古留名青史流芳。这些人忠义在烽火四起的时候是枪林箭雨中的热血,他的忠义在太平盛世的时候是温暖和煦的风。 对这些人来说,如果天下需要,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生命。曹cao不知到底是哪些人夺了谢知非昔日的军功,迫使谢知非不得不改名换姓甚至孤身一人刺杀郭太,然而曹cao却可以对自己做承诺,决不让自己军队中出现这样的事:英雄永远是英雄,小人永远是小人。任小人身与名俱灭,英雄不废江河万古。 每个人都有理想,而其中有一种最值得任何人尊敬,无论是谁在面对如此纯粹只为忠君爱国之人的时候,即便他身卑地微,也会因其身上对家国天下的忠义为之肃然起敬。 曹cao对谢知非叹道:只是苦了兄弟这些年。 亭中一瞬间变得很沉重,没人晓得谢知非在军中待过多久,或许谢知非十四岁便参军,或许谢知非是近两年才参军。亭中诸人只喜欢谢知非参军的时间要短一些,这样至少谢知非受人埋没的时间也要短一些。 只是谢知非言行均带着军队的影子,这被刻到骨子里的习惯又岂是一两年能染上的。许久之后,谢知非打破沉默,长叹一声对曹cao问道:大哥散尽家财邀群雄讨伐董卓可觉得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