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_第128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8页 (第2/2页)

过,纷纷落于玉壶。

    苏安转过水车,一页一页流水之间,梨园使张行昀的声音断续传来——至尊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同游月宫,自望仙山归来,改《婆罗门》名为《霓裳羽衣》

    往洛阳侍驾者,林氏公子二人、裴神符、雷海青、李暮、李归雁等等,包括苏莫谙在内,共十六人,皆在其列。

    “听闻苏供奉让了入破,专攻前六遍,是俗是雅?”正这时,李归雁的仙逸身影出现在宫道尽头,眸中清明,怀里亦抱着五弦,“可愿与某在此切磋?”

    ※※※※※※※※※※※※※※※※※※※※

    开元天宝年间,宫廷音乐机构几乎都能表演此曲,应该说是开元年间发展成熟,天宝年间的表演达到巅峰。

    从《唐会要》卷33“诸乐”中所列太乐供奉曲名有此曲来看,它在太常寺太乐署中有表演;从唐·崔令钦《教坊记》中所列盛唐教坊表演的曲名中有此曲并且还为大曲,因此它在教坊中有表演,而且从唐人的诗作来看,其亦是法曲,顾况《听刘安唱歌》“即今法曲无人唱,己逐《霓裳飞上天》”,因此此曲亦在梨园中有表演,于鹊《赠碧玉》中“《霓裳》禁曲无人解,暗问梨园弟子家”、孟迟《过骊山》中“《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梨园弟子头”等。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柳锦 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2章 寿安

    小曲之中,最适于切磋技艺的莫过于《投壶乐》,两把五弦,你番唱罢,我番上阵,节奏越来越快,指法越来越复杂,比的是速度,比的是随机应变的能力。

    对于丝类乐人来说,这些基本规则,就像掰手腕比力量大小,真实而又残酷。

    苏安却是不怕的,在他心中,李归雁既是指点过《破阵》的前辈,也是在花萼宴与他并肩交游的知音,更是梨园中为数不多的,卓尔不群,朋而不党的人。

    彼时,两个人面对面而坐。苏安取开了蒙住凤眼的苇膜,而李归雁把自己的五弦架在左腿,右手揉住山口。苏安道:“请。”李归雁闭眼,手指打弦而过。

    下个瞬间,苏安的耳边刮过一阵风,但听得李归雁的一支铜矢“叮”地落入壶中。苏安不甘示弱,挑弦追去,加快了速度,加强了力量,亦是一发中的。

    同为五弦,苏安不必考虑天地二眼,故而没有弹错或者弹漏,然,毕竟妙运的人眼已开,音质难以控制,他首尾不能相顾,随着节奏逐渐变快,跟得也越发吃力。一遍过,壶中箭矢满满当当,李归雁不动如山,苏安却已满面通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