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5页 (第1/2页)
张云容,见载于杨玉环诗《赠张云容舞》。注曰:“云容,妃侍儿,善为《霓裳》舞,妃从幸绣岭宫时,赠此诗”,故为盛唐时宫廷乐人,擅舞。 公孙大娘,见载于《全唐文》卷433陆羽《僧怀素传》、唐·郑处诲《明皇杂录·逸文》、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李白《草书歌行》、司空图《剑器》等。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教坊内人泊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己”、诗句“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其为盛唐梨园舞妓。 张旭观其舞而悟书道,书境大进。杜甫年幼时曾在堰城(今属河南)得观其伎,张旭在邺县(今属河南)观其舞入迷,故其可能原为河南名妓,后召入宫中。弟子颇众,亦多名家。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颜疏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0章 霓裳 “崔氏所言,那日,至尊圣人与申天师、鸿道士自望仙山归来,作这曲《霓裳羽衣》。”“出于龟兹,长安却早有人家能奏此曲。”“大约西凉杨氏所献。”…… 霓裳本只在宫廷王侯府中演奏,而当乐工将钟、磐、琴、筝、笙、箫、笛,一一摆上台面时,人们又惊叹,不过仅仅是那金石丝竹四样行头,八个人,一曲却有十二遍,要奏一个时辰。 苏安还是没有破开妙运的人眼,他拨弦调轸之时,根本记不清此处是长安或洛阳。 一声钟音为始,散序前六遍,无舞,无拍,二十六面玉磐错响。一位盲者,身披素白的宽衣大袖,跃身而起,由高处落下,轻点出流水般的音瀑。 此处金石二声,前者追后者,高者逐低者,乐人即是舞人,如鹤过云间。 一串五弦轮指拨开云雾,继而,琴与筝流淌而出,乐人沉吟俯仰,高山流水。 琴师明眸,筝师剑眉。 他为何用琴?礼法之中,上古神农作琴,七弦十三徵,本为含蓄深沉之物,能承受得住金石之重;乐理之中,琴的音量弱而不失,可充分泛音按音,能启下。 他又为何用筝,不用瑟?筝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清扬悦耳,是丝类中最具有阳刚之气的乐器,它的十三弦,本就是瑟的二十六弦由二女相争对破而来。 昨夜,仍是那轮明月落在九州池中。寿王入宫觐见,传林蓁蓁与裴神符侍宴。 归程,二人遇见新进梨园的舞娘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