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兄何故造反? 第3节  (第1/2页)
    照理来说,他不该怀疑什么。    但是无论是大梦一场,还是前世重生。    七年天子的点点滴滴,早已经将他这个懦弱平庸的郕王,磨炼成了一个心思深沉的帝王。    回首过往,埋在他心中最深的那根刺。    不外乎是直接导致自己撒手人寰的南宫复辟。    他薨逝之后,浑浑噩噩的游荡在宫城当中。    虽然意外知晓了不知多少宫廷密辛,但是对于这件事情的内情,却依旧瞧的不甚分明。    一则,此事策划之时,他还在位,大多准备自然是在宫外。    宫内知晓内情的,除了直接参与的曹吉祥,恐怕就只有孙太后和自家那位皇上哥哥本人。    二则,虽然南宫复辟十分成功,但兄弟阋墙,皇位相争,本就不是什么光彩事。    便是知道几分内情的,也不敢多言一字。    因此即便是朱祁钰自己,至今也不知道,其中来龙去脉具体是什么。    但是话说回来。    这世上之事,只要做了,便会留下痕迹。    他登基之后,后宫诸事皆委于成敬之手。    宫中几处紧要地方,也都是成敬举荐之人担当。    这其中,就包括南宫复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曹吉祥!    前世,成敬是在五年之后病逝。    并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南宫复辟和他有所牵连。    但是经过了南宫复辟的朱祁钰,却不得不多想一层。    一则,成敬并非一直随侍着他,而是开府后宫中选用而来。    彼时先皇薨逝,今上幼弱,cao持这些事务的自然是天子生母,孙太后。    孙太后对他这个庶子,虽不甚上心,但也始终算不上友善。    二则,成敬并非自幼净身入宫,入宫前便是进士出身。    这一点,本是朱祁钰看重他的原因。    但是此刻想来。    成敬自幼读书,深受儒家影响,行事谦逊自矜。    那曹吉祥却不通墨,最喜逢迎之事。    按理来说,曹吉祥应是成敬最瞧不上的那类人。    可当初,却是成敬举荐的他。    这其中蹊跷之处,细细想来,定不简单。    只可惜,前世的朱祁钰,因着得位不正,一心将精力扑在国政之上,希望这样来取得朝野百姓的认可。    对于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却不甚在意。    现在想来,若是他当时多留心几分,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相比之下,兴安虽然因为年轻,有些莽撞,但是胜在忠心可靠。    这次进宫,名义上还是去探望吴贤妃。    吴贤妃是朱祁钰的生母,原先居于永寿宫。    先皇薨逝之后,除了育有两位公主的废后胡氏,及各育有一名皇子的贵妃孙氏,贤妃吴氏,其他嫔妃尽皆殉葬。    今上继位之后,孙氏被尊为太后,居于慈宁宫,吴氏仍为贤妃,但迁居到了较为偏僻的景阳宫。    景阳宫位于宫城的东北角,和位于东南方的慈宁宫相隔甚远。    想来,是这孙太后也懒得多和吴氏打交道。    宫城共有四处大门,可供出入,分别是午门,东华门,神武门和西华门。    当然,这四处大门并非可以随意出入的。    午门又称五凤楼,位于正南方,乃是宫城正门,两侧有两个小门,分别称为左顺门,右顺门,是朝会之时,大臣入见奏事之用。    神武门位于正北方,接连后宫,用作宫中贵人召见命妇,贵女入宫之用,平时也作內监,工匠等人等出入。    剩下的两座大门,则是供大臣出入的。    一般来说,若是天子或太子日常召见大臣,也是从东华门或西华门出入。    朱祁钰虽是觐见贤妃,但是他是外臣,也需从东华门入。    郕王府距离宫城不算很远,马车走了大约半炷香的时间,便到了东华门。    他乘的是马车,此刻掀开帘子往外瞧,却见守卫的确森严了许多。    宫门处,从里到外,至少有十三四个侍卫值守着。    宫墙外头,几乎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朱祁钰扫了一眼,还在里头见着了几个配着绣春刀的锦衣卫小校。    宫中不许驰马,不过作为皇帝唯一的弟弟,朱祁钰被赐有肩舆,只需到了宫城外,换乘便是。    他身子还虚着,便没有下车,只遣了兴安下去递牌子,传肩舆过来。    不过等了一会,肩舆没来,倒是来了个熟人。    “下官见过郕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