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汉世祖 第830节 (第2/3页)
姓。 此前官府为政,对这些县镇黎民,多有忽视,其虽地处京畿腹地,沐浴京师荣光,比起京内百姓,却未享受多少实惠。 甚至于,为供馈京城,多有负担,村野之间,也不乏穷困潦倒者。因此,臣不自量力,欲对这些治下之民,行恩施惠,以作补偿。 臣有意,在开封府下诸县,再兴土木,扩宽道路,修建水库,疏通沟渠。去岁,田亩减产,小农小民,生计多艰,臣也打算对他们进行相应补助……” 一边叙说着,一边观察着刘旸的表情,见他若有所思,刘继昌心下微定,言语也越发流畅,继续道:“欲行惠民新政,首在财政。” 刘旸打断他:“想法是好的,但此事与今日泰和楼的场面有何干连?若论财政之宽裕,天下道州府,有多少地方比得过开封府?” 刘继昌道:“殿下所言甚是,开封各项财税,始终在天下前列,然每年所耗所费,固定支出,也相当庞大。臣计划于新政上先投入两百万贯,其半由府库出资,另外一半则考虑筹谋善款。 当年,滦国公修开封时,因款项不足,特邀京内贤达,出粮出钱,今日,臣行惠民之策,只是效仿罢了……” 说到这儿,刘继昌就停住了,静静地等着太子的反应。而此时的刘旸,似乎也被刘继昌说服了,思吟几许,语气温和了许多:“是这样?” “臣岂敢欺瞒殿下,关于新政计划,府中商讨制定,已成条文,记录齐备,随时可供查验!”刘继昌自信道。 “倘若如此,这倒是一项善政,国以民为根本,民以农为生计,在这方面,多施恩惠,是应该的!”刘旸终于认可道。 “不过,当年慕容皇叔祖筹集建城公款,可是威逼利诱,也许诺了不少好处。你如今,又打算拿出什么条件,否则,外面那些‘贤达’岂能心甘情愿,捐资献款?”刘旸问道。 “回殿下,唯有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再者,此事本为善行义举,他们也不敢索求过多。”刘继昌道。 刘旸当即追问道:“可得财政司支持?” “这……”刘继昌:“尚无。” “涉及税收的问题,当取得财政司认可,方可成行!”刘旸直接道,如今,朝廷对商税是越发重视了。 显然,开封府作为权力极大的府治,具备特殊政治地位,但同样的,头上一大堆婆婆mama管着,倒也没有那么多的自由,毕竟就在中枢眼皮子底下。 对此,刘继昌点头道:“臣明白!” “这样,你把开封府这份惠民政策,拟成条陈,上奏中枢,给宰相们看看,是否有通行可能,开封府起了一个头,若可,其他地方,也可尝试!”刘旸想了想,吩咐道。 “是!”刘继昌闻言,顿时面露喜色。若依太子的意思,此政若能推广开来,那他刘继昌的名声,也可籍此传扬开来了,这可是美名善名。 “开封府筹谋,难免有不周之处,正需殿下与相公们指导,加以完善!”刘继昌紧跟着恭维道:“臣眼界狭小,只盯着开封府,殿下高屋建瓴,却能顾及整个天下,臣实感钦佩!” “好了!”刘旸摆摆手:“你倡议新政,很好!” 见刘旸再度表露认可,刘继昌又低头谦虚道:“只是cao办此事,臣行为欠妥,深感惭愧。” “能募得钱款,能把事情办妥,这才是最重要的!”刘旸道:“至于些许小节,倒也不必过于介怀!” “殿下英明!” 至此,通过开封府的惠民新政,刘继昌总算把纳妾宴会之事给糊弄过去了。当然,也代表着,在这项新政上,他必需办成,还要办得漂亮,否则,如何向太子交代。 但同样的,有太子的支持,那办成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刘继昌此时此刻,信心十足。 第204章 太子之问 “坐!” “谢殿下!” 入内之后,从站到跪,从跪到站,一直到现在,刘继昌终于得到陪坐的待遇,这心情,也彻底从忐忑中平复下来,反差之下,甚至有种惬意感。 看着刘继昌,刘旸抬手,捋了下袖子,道:“说说我的来意吧!” 闻言,刘继昌立刻打起精神,应道:“臣恭听垂训!” 刘旸:“对于南城的安民坊,你了解多少?” 一听这话,刘继昌这心头的轻松瞬间消失无踪,太子殿下不会逛到南城一片里坊去了吧。刘继昌心中暗自猜测着,小心地看了眼刘旸,观其表情,应是如此,刘继昌顿时心头微沉。 埋头斟酌几许,刘继昌道:“回殿下,安民坊地处郭城东南,与康民、乐民、惠民三坊相邻。其间所居住士民,多为外来人员,以在京内帮工谋生。” 停顿以视犹豫,刘继昌继续道:“以上四坊,乃是东京相对贫困的里坊,治安状况也略有不足,滋扰不休,每年多有犯罪刑案发生……” 以一种淡漠的目光,审视刘继昌几许,给足了压力之后,刘旸方才悠悠道:“还不错,没有一问三不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